「不管是誰送來的手套,我都當成自己的照顧。」湯揉兄弟工作室裡,魏小松小心翼翼將一款要價上萬元、硬挺的牛皮手套往40度左右熱水裡完全浸泡,20秒後拿出來立刻先用大毛巾包覆吸水,趁還有熱度時,開始熟練地拗揉、捶打,一個新手套看似就這樣被泡水蹂躪了。
【生意經】套塑戰力 一個水桶棒槌就能創業 他喬過4千個手套 湯揉兄弟專訪

「湯揉型付」是日本棒壘球圈流行多年的手套塑型技術,以浸泡熱水軟化皮革後揉敲的方式,讓硬邦邦的新手套,可以不必經過「養」,便有「即戰力」。以往這個技術大多只存在於日本棒球手套品牌的一個附屬部門,在台灣則被魏小松當成獨門生意做出名聲。
魏小松本是熱愛棒球的上班族,就算欠卡費也要蒐集棒球手套。他自學習得湯揉技法,僅靠1個水桶、1根棒槌創業,6年來,已湯揉近4千個棒球手套,王建民的也曾交給他。把最愛變生意,魏小松不只靠熱情,還有真功夫。







曾幫王建民 調整手套
「這不是隨便亂拗、亂揉,好比壘球比較大,手套太淺容易掉球,塑型時接球面及深度會調整。捕手、野手、投手也各有不同需求,我是靠經驗及溝通儘量去複製他們以前的舊習慣,讓新手套很快可以變成他們的!」魏小松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
湯揉型付是日本知名棒球手套品牌久保田旗下的老師傅在3、40年前所發明,在日本棒球界很普及,台灣近幾才年開始流行,有球友形容,這項技術,就是替新棒球手套「泡湯加按摩」。

魏小松算是台灣第一個將湯揉型付獨立成一門生意的人。他平均每個月要湯揉超過80個棒壘球手套,「湯揉塑型完還要乾燥2天,然後再調整收尾,完成一個手套至少要5到7天。不管幾天,我都是收1,000元,從沒漲價過。」
魏小松曾幫王建民調整過手套,「王建民那時在小聯盟打,他是用Nike的手套,公司為了要讓他趕快帶去美國,就找到我。」魏小松說,他通常喜歡跟客人當面溝通,但因無法與王建民見面,他就上網不停地看王建民的投球影片,「手套送去後,他們跟我說王建民很訝異,新手套竟可這麼好操控。」曾在大聯盟打球、現效力統一獅的胡智為,也曾因急著要用手套,從美國返台,一下飛機就跟魏小松約在台北車站「面交」。
「一個全新牛皮手套是很硬的,一般要養2、3個月才能磨合出自己習慣的角度,養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去投接球,靠一次次撞擊力道讓新手套軟化。但等你養好了,手套也舊了。」若用湯揉技法處理,可以很快調整出即戰力,「這個技法,基本上是讓職業球員一拿到手套就能上場!」
講到棒球,平常看起來有點慵懶的魏小松,眼神閃爍熱情。他會入這行,也是因為他太喜歡買棒球手套,「我蒐集了5、60個棒球手套,每一個我都想戴上場,但沒時間去養。」想快速讓新手套軟化塑型,他也試過很多坊間傳說,「像老一輩會說,手套裡塞一個球,把它用繩子纏起來,放在枕頭下壓一個禮拜,打開就軟了。其實根本就沒軟,它只是縮起來了。還有用電鍋蒸、抹蛋白,但效果也不好。」他後來在網上發現日本有這種技術,開始自學。
「一開始我也心存懷疑,把牛皮手套丟熱水裡,不會壞嗎?」他因手套多,決定自己試,「其實,手套外層都有塗料,就像穿皮鞋遇到下雨也不會壞吧。但水溫很重要,我至少試了2、30個手套,從燙水慢慢加涼水降溫,拿溫度計反覆紀錄。」魏小松後來聯想湯揉的湯可能跟泡湯有關,「泡湯的溫度通常是40度左右,果然這個溫度最適合塑型。」但不同的皮革,還是有些微溫度變化,以小牛皮來說,因本身皮質較軟,油脂較高,處理時,溫度就可稍低一些。
魏小松拿著手套仔細講解,他的手掌因長期揉捏手套,布滿老繭。「職業病就是手臂跟手腕使用過度,常常要去看中醫。但我真的是很愛摸棒球手套。」
開業資料(2014年11月)
- 材料:5,000元
- 人事雜支:30,000元
- 房租水電:15,000元
- 合計:50,000元
從小愛棒球 拆組自如

他從小熱愛棒球,父母卻不支持他走此路,「我是基隆人,基隆基本上是棒球沙漠,沒什麼球隊。」一次,他意外發現一所學校裡有業餘球隊在打球,從此每週末都騎腳踏車去看,「看了半年,他們就讓我加入了,那時我剛升高中。」但因為太熱愛棒球,不讀書,爸媽更加反感,「我爸丟過我的棒球手套、我媽甚至把我手套的線全部剪斷過。」魏小松說,那次他氣到失控砸東西,還倒地抽筋,嚇壞爸媽。「也是從那晚開始,我學著自己動手修手套。」他練就只要看一眼,就可以把一個手套拆開後再完整組裝回去的功夫。
為了打棒球,魏小松高中就打各種零工,「我那時加入一個宮廟組織的球隊,課餘常跟他們去大樓底下清淤泥、修剪花圃之類,存到的錢就用來繳錢給球隊去比賽。」高中畢業後,他聽說光武工專有球隊,就去報考,結果沒上。

職業球員夢碎,退伍後,職場也不怎麼順遂。「在基隆廟口運動用品店上班,因剛退伍有點土,被排擠。後來去國產潮牌,自己一個人顧臨時櫃位,做得很好,但欠下卡債…」魏小松回憶,他當時業績好到臨時櫃變成正櫃,「我發現我一個人做,才放得開手腳。當時薪水加獎金常月收10萬元以上,就是那幾年,我開始不停網購棒球手套,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品牌。當然也買了很多奢侈品。」他不知不覺欠下數10萬元卡債。潮牌倒後,他還當過1年保全,「上班很無聊啊,我都在鑽研各家棒球手套,從那時開始,就有人跑來找我修手套。我沒收費,他們可能就帶杯星巴克給我。」
後來是在朋友邀約下,魏小松到當時才剛起步的本土棒球品牌「野」上班,他說這算是轉捩點,但也有點像簽賣身契。「老闆知道我欠卡費,一開始就給我30萬元,讓我去還錢,但薪水壓很低,有時還要我當司機兼打雜…不過,因為我們的手套有贊助職棒球員,也是從那時開始,讓我接觸到職棒圈子。」
創業後拆夥 增加服務

在野上班時,魏小松兼差幫朋友湯揉手套,「我也把這個技術教給一個球友。」2人後來更決定以此創業,魏小松也正式離開野。「創業不需要什麼設備啊,當時很簡陋,上網找根槌子,然後有一個水桶,就各自在家裡做了。」但就像魏小松起初也對湯揉技法存疑,願意把新手套送來的人很少,「一個月大概4、5個吧,後來是因有幫職棒球員整理手套,慢慢有了口碑。」
不過才合夥沒多久,2人就開始意見不合,「他覺得專心做湯揉就好,我則有很多別的想法,譬如我去大賣場看到蒸包子的機器,就想運用在熱型加工上…但他覺得不用這些有的沒的。」2人後來拆夥,魏小松獨自經營「湯揉兄弟」,除了湯揉型付,也提供球衣、球帽、球具訂製,還有二手球具交流。「主要還是我一直在粉絲團推廣、po文,接受的人開始多了。」拆夥的朋友本來說不做,之後也開了工作室,現在成了競爭對手。

「我可能真的只適合一個人做事。」因為熱愛棒球,他幾乎是義務幫職棒球員服務,也是第一個進到兄弟象休息室裡,在比賽時,替球員的手套做緊急處理的「健檢師」。「這部分我完全沒有收費,我覺得是互惠,職棒球星就是我最好的廣告。」魏小松在自己的工作室裡埋頭塑型每一個棒球手套,他有熱情、有堅持,也靠扎實的技術,做出獨門生意。
營收資料(2021年8月)
- 材料:10,000元
- 人事雜支:30,000元
- 房租水電:35,000元
- 營收:150,000元
- 利潤:75,000元(記者自估)

顧客說法:達成需求服務好
我是幫我兒子拿手套給老闆處理。我兒子國二進棒球校隊時,就都給老闆塑型手套了。我兒子會把每次的需求寫在紙條上給老闆,全新的手套經過這個技術後,可以很快地戴著上場比賽。之後有問題要微調,售後服務也都免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