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其實是我公公的手路菜。」小王煮瓜的第二代老闆娘羅淑鈴透露,「原本他是在家裡做給我兒子、女兒吃的,他們都很愛吃。我吃了也覺得很好吃,才把它商品化。」
【罐頭拿必比登番外篇】內行人必點 第一代老闆私房手路菜曝光 小王煮瓜專訪

1975年創立的小王煮瓜,前身是王捷生父親、人稱「小王」的王明雄創立的「小王清湯瓜仔肉」。儘管在2009年時,王明雄已退休交棒給長子王捷生與羅淑鈴夫妻,但想品嚐第一代老闆的私房手藝,千萬別錯過了菜單上這道「野生醬燒秋刀魚」。

王明雄研發的野生醬燒秋刀魚,魚肉燉到甜香入味、吃來入口即化,搭配上小王煮瓜最著名的招牌菜:入喉喝來回甘順口的清湯瓜仔肉,與一碗滷到黑金油亮的滷肉飯,是熟客口中俗稱「一套」套餐。
另外像菜單上的蒜泥雞,也是羅淑鈴後來貼心開發的新產品,「像雞肉跟魚都是去骨滷到軟軟、快化掉的,很適合牙口不好的長輩與小孩子吃。」個性熱情直爽的她負責小王煮瓜外場,「我常看到一家子來吃飯,但肉羹全部都是肉,有的長輩真的吃不動、也不好吞,我們總不能讓他每次來都吃不飽,所以才會再設計這幾道菜。」

羅淑鈴是嘉義人,她高中畢業後北上到台北通訊行當業務,協助老闆開店,全盛時期開了30多家店,後來回到老店協助王捷生。去年本土疫情擴散,店裡休息了2個多月,羅淑鈴動起製作冷凍與常溫滷肉包的念頭。
王捷生選用豬肩頸肉切丁滷肉,每一塊豬肉下鍋前都要先川燙去掉雜質、腥味與血水後,下鍋爆香後滷。而他也大方透露滷肉滷到黑金油亮、膠質黏稠的祕訣,是捨得花時間,「滷肉飯要好吃,通常要加入上一鍋的老滷汁,煮4個小時再放一個晚上入味,隔天再開火煮2小時。」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往年很多人返鄉的第一站,就是到我這裡來吃飯,因為他們在國外沒辦法吃到這個想念的味道。」羅淑鈴計畫推出滷肉常溫包在新加坡、香港與馬來西亞銷售。
太太帶頭衝,全力配合的王捷生露出一貫靦腆的微笑,「我沒有太大的野心,我希望這家店順其自然。」他備料凡事親力親為,「很多人來找我合作,但是我沒有人手。現在請人也不好請,品質也不好顧。」

「做吃的就是要親力親為,品質比較有保證,也比較放心。」王捷生幾乎每天都在店裡顧著滷鍋,他自信地說,「客人很現實,你若做不好吃,他們也不會來。一樣是做滷肉飯,我就是要做到比別人的卡好吃。」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