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究竟是怎麼評比出來,我也霧煞煞,如果硬要分析,應該是一種反差感,那些秘密客可能來了之後發現,這麼像廢墟的一間店,居然也能有品質不錯的咖啡。」李耕豪喜歡說自己的店,是土炮風格,「也有人說是嬉皮風、文青風,但我覺得我們就是比較接地氣、以人為本吧。」路人咖啡主打自烘豆及手作甜點,價格卻相當平實,價格公義是他們開店的精神之一。
【不當警官賣咖啡】沒錢搞氣氛 落魄小店靠接地氣成全台第二棒咖啡館 路人咖啡專訪

放棄警官鐵飯碗的李耕豪,2015年南下與好友阿迪合夥開咖啡館,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沒有存款,各借80萬,在有限的經費下,靠撿來的二手家具,拼湊出一個連門都沒有的小店。2020年,這個「連門都沒有的咖啡館」卻被國外旅遊網站評選為全台第二棒咖啡館,一夕爆紅。

「不過,如果有錢花,誰想要接地氣。」李耕豪苦笑。回想2015年開店之初,窮憤青又都是咖啡愛好者的李耕豪與夥伴阿迪,懷抱衝勁決定南下放手一搏。本來是警官的李耕豪,用公務員貸款貸了80萬元,「阿迪是回家跟媽媽借。」兩人湊160萬就幹了。「店一開,我們兩個的負債就來到人生最高點…」
李耕豪說,時下咖啡廳的裝潢、氣氛、精緻感,都是要靠錢堆砌出來,但他們買完機器、食材等經費已經不夠,哪有辦法弄出什麼精緻感,「做不到沒關係,我們就回歸到咖啡的本質,然後盡量以人的接觸為主,給出友善的空間、友善的價錢。」

路人咖啡一號店,起初十分陽春,「真的連門都沒有。」大部分家具都是撿來的二手貨,「油漆、木工什麼的也都是我們自己來。當年有幾個不被社會接受的藝術家就住我們店樓上,他們就幫我們在牆上塗鴉繪畫…」落魄的藝文感,並不是設想好的風格,是沒錢下,最誠懇的做法。兩個大男生除了煮出一杯好咖啡,也研究手作甜點,「做壞了就吃掉、丟掉,一樣甜點,可能要做壞幾十次才成功。」當初李耕豪的想法是主打外帶杯,沒想到很多人喜歡待在這樣的嬉皮環境裡喝杯咖啡。


李耕豪是獨立樂團「最後大浪」鼓手,路人咖啡自然成了他樂團朋友們的聚點,也辦過不少藝文活動,「最後大浪」就曾在騎樓下快閃表演過。價格親民的好咖啡、不刻意打造、時而靜時而奔放的氛圍,讓路人咖啡成了高雄的風景之一。創業7年,兩人也將路人咖啡慢慢補足、更新,往品牌路前進。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