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05:58 臺北時間

90年代不靠監視器緝凶 刑警深入犯罪者大腦追捕惡人

mm-logo
娛樂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故事背景為90年代末期至2000年初期,許多搜查現場都採實景拍攝,再利用後製刪去不符合該年代的細節。(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故事背景為90年代末期至2000年初期,許多搜查現場都採實景拍攝,再利用後製刪去不符合該年代的細節。(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以犯罪側寫師角度剖析罪犯心理,故事發生在尚未導入科學搜查的90年代末期,除兩要角以真實人物為原型外,劇中許多案件也取材自真實事件。導演朴寶藍、編劇薛吏娜接受本刊專訪,朴寶藍透露20年前的韓國路上幾乎沒有監視攝影器,在現代進行拍攝時這部分也成了一大難題。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以下簡稱《惡之心》)改編自犯罪側寫師權日勇和作家高納穆的著作《追逐怪物的人》,故事講述在沒有犯罪側寫的時代,接連發生殘忍凶殺案,鑑識科的國榮秀(陳善圭飾)找上刑警宋河英(金南佶飾)組犯罪行動分析組,透過傾聽犯罪者的聲音追捕惡人。
劇中描繪韓國逐漸導入科學搜查系統,透過金南佶(右)的犯罪行動分析來找出凶嫌犯案動機。(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編劇薛吏娜接下製作邀請後便開始著手編寫劇本,她說:「我先讀了原著小說《追逐怪物的人》就開始創作了,由於是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故事,覺得應該要更加謹慎,也是花最多時間苦惱的部分。」
除了和原型人物見面外,為了重現20多年前的韓國,薛吏娜透過電影、書籍、專題講座等不同管道來認識當時的狀況,「其中最大的差異應該是科學搜查的發展,現在有另外一隻眼睛可以監控犯罪,那就是監視攝影器,這也是一個蠻大的變化。」
監視系統的發達在拍攝時感受更深刻,朴寶藍向本刊說明,《惡之心》分為Part 1與Part 2上下兩部播出,Part 1著重於追擊犯人的過程,有7成採戶外實景拍攝,Part 2則以與罪犯的對話為主,戶外景佔3成。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的故事背景是20多年前的韓國,團隊刻意選擇地方小城市或郊區進行外景拍攝。(愛奇藝國際站提供)
她表示:「故事講的是20多年前的韓國,從幾乎沒有監控系統的時代說起,不過戶外拍攝時有9成5以上的地區都設置監視器,要完全避開有一定難度。」該劇的拍攝主要以地方的小城市和郊區為主,監視器和不符合故事年代的車輛、高樓大廈等,都在後製時以CG特效刪除,或以山、低樓層建築物取代,才呈現出觀眾在劇中所看到的街景。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