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理財】2關鍵抓住起漲點 博士買股4年資產翻10倍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過去蘇博士做存股、年賺5%,學會看籌碼線型後,4年資產翻10倍。
過去蘇博士做存股、年賺5%,學會看籌碼線型後,4年資產翻10倍。
45歲的蘇博士,過去投資以存股為主,雖能穩賺5%左右的殖利率,但行情好時卻苦無資金買股。6年前他重學投資,改變操作方式,透過關鍵型態搭配主力籌碼進場方式,買進剛起漲的股票,不但大幅提高資金效率,也讓資產翻了10倍,3年換了2部百萬名車。
「因為工作關係,我無法每天看盤,過去十幾年都是買基金,或存股、領股息,不太追求價差,但6年前,我找到一個能做大波段、賺價差的好方法。」45歲的蘇博士是外商公司經理,工作必須南北兩地跑,台股開盤時,他不是在高鐵上,就是在高速公路行駛中,根本無法專心交易。

蘇博士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77年
  • 現職:外商公司經理
  • 經歷:台積電工程師
  • 學歷:北大哲學博士、台大工學碩士
  • 投資心法
    1. 鎖定基本面好、獲投信青睞、有題材及族群性的個股
    2. 股價整理期間主力籌碼不減反增,搭配日KD打勾向上進場
    3. 股價跌破月線,或主力籌碼持續出脫則出場

結識貴人 習得新策略

6年前,蘇博士因參加車隊認識了一位貴人,「老實說,剛開始接觸時還對這套方法半信半疑,後來索性抱著嘗試的心態,追蹤臉書社團貼文、再從中設法解出4個號碼(股票代號),牛刀小試幾次,沒想到還真有獲利。之後開始改變操作習慣,認真拜師學藝,約4年前從100萬元做起,現在已滾出超過1千萬元。」
蘇博士口中的貴人,就是臉書粉專「WINNER印鈔機」版主郭勝。「認識老師2個月後,我就報名參加投資講座,整場下來完全鴨子聽雷;印象最深刻的2個關鍵詞,一是買在起漲第一根,另一是主力籌碼,講座全都在講這二件事,但真的完全聽不懂。」他笑說,自己花了將近1年時間,才搞懂誰是主力,「原來主力就是對個股漲跌有影響力的人;可能是投信、外資或市場大戶。」
主力籌碼可能是投信或市場大戶,蘇博士緊盯其動向,抓到起漲股。
至於如何買在起漲第一根?蘇博士表示,要先掌握2種型態,一是上漲後進入平台整理,股價狹幅震盪;另一則是上漲後拉回整理,3天內不破新低、底部成形。「一旦出現這2種型態,就要進一步觀察主力籌碼流向,因為這是賺取波段獲利的重要關鍵。」

跟隨主力 搭便車進場

蘇博士解釋,個股在上漲一段時間後,進行平台整理,此時主力籌碼進入,開始買進,代表個股已在整理末端、隨時可能再次發動攻擊,搭配大盤走勢偏多,這時候就要準備進場。同樣道理,個股上漲一段後拉回,3天不破新低、底部成形,且主力籌碼開始買進,再搭配KD值交叉打勾向上,也要把握時機跟著進場。
至於什麼樣的股票,值得列入觀察?有題材、族群性、且獲投信青睞的標的為首選。蘇博士指出,若個股上漲有族群性,代表產業趨勢明確、行情較能走得長遠,配合投信持有或買超,那幾乎就是獲利保證、投資勝率高。「投信看重基本面,若股價下跌但投信籌碼並未鬆動,或持續買進,那就要搭便車進場,盡量買在起漲前,往上不加碼,就相對安全。」
以半導體矽晶圓大廠環球晶為例,2016年8月環球晶併購美商SEMI公司,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廠。「當時矽晶圓很夯,我參加完講座後不久,就以這個族群做為波段投資的起點,觀察個股走勢;其中,環球晶經過2個月時間整理,期間投信籌碼並未鬆動,且有小幅加碼跡象,配合日KD值交叉打勾向上,約90元附近,我就陸續進場了。」
環球晶透過併購,躍居全球第三大矽晶圓製造商。圖為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
買進後不久,環球晶股價於11月初整理完畢,隨即展開大波段行情,從7、80元一路漲到600元。「那段時間,我還買了同產業的合晶、台勝科,都是30%獲利出場,只有環球晶一直抱著。主要是我的成本夠低,就算大跌也只是少賺一些,但長期持有卻可能獲得更大報酬。」

買在起漲第一根 以環球晶為例

說明:2016年矽晶圓產業正夯,8月環球晶併購美商SEMI公司,成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廠,消息一出,曾上漲一波。之後股價經過2個月時間整理,期間投信籌碼未鬆動,且10月底起小幅加碼,11月14日日KD值交叉打勾向上,準備陸續進場。

成績:持有成本股價約90元,持股續抱中,目前股價約520元,獲利逾4倍。

靈活配置 長短線操作

相較進場策略強調買在起漲第一根,對於出場,蘇博士則分類管理,依成本及投資目的不同而有差異。「進場前,我會先擬定一套計畫;若進場成本已在股價相對高點,會短線操作、抓緊停利點,賺到2至3成就走人,或防守月線,跌破即認賠出場。」
曾任台積電工程師的蘇博士,看好半導體發展趨勢,投資部位長期持有。
相反地,若進場成本在股價相對低點,就有本錢放長線釣大魚。「像環球晶進場成本在90元,現在股價翻超過4倍,產業趨勢持續看好,除非我看到更好的標的,或有急用錢需求,否則實在沒有出場的理由。」蘇博士笑說,以前存股,資金都卡在股市,看到好價格沒子彈進場,現在這套長短期皆有的投資方式,讓資金運用更有效率,不怕行情來時沒錢買股。
蘇博士的投資教練郭勝直言,很多投資人不會檢討哪裡出錯,買股不管大盤方向,也不看主力籌碼,註定無法成功。「像蘇博士資金配置比例就做得很好,若設定做價差,方向不對馬上賣;若設定做長線,跌下來了就準備進場,不但了解自己的個性,又找到能與工作配合的進出場策略,過程中持續開槍、修正,難怪剛進場2年,就能將本金100萬元滾到500萬元,而且還換了2台名車。」
投資達人郭勝(右),從蘇博士(左)的車友變成投資教練。
投資同好蔡先生,則在蘇博士身上學到了順勢而為的重要性。「以前習慣聽明牌買股,但他教我要從進場位階去思考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再搭配大盤走勢決定出場時點。過去投資不會看大盤臉色、主力動向,股票只要賠錢就捨不得賣,現在知道了,寧可賣錯股,也千萬不要抱錯股。」

棒球哲學 穩紮基本功

蘇博士學生時代是棒球校隊,熱愛棒球運動的他,從比賽中悟出一套投資心得:「投手與打擊者的對決千變萬化,每一次都要在三好四壞內分出勝負。對打擊者來說,投手的球路及狀況、跑壘員多寡,都會影響攻擊策略,真正站上打擊區後,還要有紀律地執行,才可能提高擊出安打的勝率。相反地,投手也一樣,面對不同打者,要能有效地攻擊其弱點才會贏。」
「股市瞬息萬變的特性,像極了棒球賽局。」蘇博士坦言,影響股價漲跌的因素非常多,所以不能只有一招,但一定要先學好一招,有了穩定的勝率後再往下學。
「就像投手一定要先把球投進好球帶,才能增加變化球種類,提升投球品質。很多投資人到處學技術,什麼都通但都不精。」蘇博士強調,只有做好基本功,並貫徹自己的策略及戰術,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獲利法則,一心想著快速致富的人,反而到不了終點。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