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南投康建生技公司發生重大槍擊案,造成4死1傷,警方查扣歹徒犯案的子彈送驗,發現其中有以歐洲進口的「PAK空包彈」加裝彈頭的改造子彈;本月10日,台南發生歹徒持衝鋒槍掃射某工廠及市議員謝財旺服務處,短短8分鐘內連開88槍,其中疑似也有PAK改造子彈。
本刊調查,PAK改造子彈近年多次出現在各大槍擊案中,成為治安隱憂,警方統計,歹徒使用PAK改造子彈犯案率逐年上升,甚至快追上制式子彈。PAK空包彈源自歐洲,一般用於Blank gun(閹槍),也就是俗稱的模擬槍,這種槍的槍管被塞住,無法擊發子彈,只有火花、聲響效果,多半拿來拍戲使用。
合法空包彈 網上就能買
專家指出,一般子彈構造包含底火、火藥、彈殼、彈頭,而PAK空包彈與子彈構造相同,只缺彈頭,只要加裝金屬彈頭,就與子彈一樣具殺傷力。
財政部關務署資料顯示,國內PAK空包彈大多從捷克進口,因非管制品,業者只要有合格文件,海關就會直接放行,並未統計實際數量。對此,知情人士表示,因一次下單至少要10萬顆,初步估算已有上百萬顆PAK空包彈流入台灣。
由於貨源充足,PAK空包彈在網路上就能買到,業者喊價50顆3千元,平均1顆只要60元,非常便宜,但也因此成為有心人改造的利器。知情人士透露,業者多半以裝飾品名義引進PAK空包彈,照理說政府應規定將彈體「打洞」,讓它不再具備子彈的物理效能、無法擊發,但政府未注意,才讓PAK空包彈有機會「借屍還魂」,成為治安隱憂。
該人士認為,空包彈的問題十分嚴重,只是長期被忽略,警方一直把「槍」列為查緝重點,卻忘了「彈」才是真正取人性命的武器。由於越來越多槍擊案都出現PAK改造子彈,警方不敢大意,深入調查發現,此現象與南部一名梁姓業者大量進口有關。警方透露,早期沒有PAK空包彈時,改造子彈很難取得,但在JP、FS等槍枝成為犯案主流後,梁姓業者就開始引進PAK空包彈。
改造彈犯案 比例逐年升
刑事警察局鑑識科槍彈股警官蔡依庭長期研究槍彈狀況與改造趨勢,他分析國內查獲的犯案槍枝,8成都屬於改造槍,其中又以JP、FS等模擬槍為主,原因是其結構簡單、易於改造,價格便宜,品質又有一定水準。
根據統計,2019年到2021年警方查獲的槍擊案現場彈殼,制式子彈比例為53%、46%、52%,變化不大,使用PAK改造子彈比例卻逐年提升,為24%、38%、39%,顯見PAK空包彈已被不肖人士或集團大規模改造、販售。
蔡依庭告訴本刊,台灣目前很流行PAK改造子彈,主因是它的底火較不敏感,比其他改造子彈安全,且品質較為穩定;至於一般的改造子彈必須再裝填火藥,容易受改造技術、原料好壞等因素影響,穩定性不一,較為危險,也較容易膛炸或卡彈。
蔡依庭並表示,PAK空包彈的結構如同一般子彈,有底火、火藥、彈殼,且因是槍械原廠生產,品質穩定,也有一定威力,台灣目前尚無廠商生產,百分之百由國外進口,甚至還有不同口徑的空包彈可供選擇。
佯裝廢五金 引進舊彈殼
刑事警察局分析發現,PAK改造子彈與制式子彈同樣穩定,既不易爆、也不易卡彈,從槍擊案現場擊發的PAK改造子彈彈殼數明顯增加的情況來看,代表該子彈品質較好,而犯案歹徒也從早年怕卡彈「一發一發打」,演進到現在的連續擊發「勇於開槍」。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刑事警察局近期發現,在槍擊案現場查獲「擊發過的制式彈殼」比例也明顯增加,懷疑有人暗中收集國外擊發過的彈殼,利用走私或其他管道引進國內,並在台改裝,重新裝填底火、火藥、彈頭,成為改造子彈的新來源。
本刊調查,這些擊發過的彈殼很便宜,通常是論斤買,來源多是國外靶場回收的彈殼,這些彈殼新品成本不到新台幣2元,國外很少有人回收利用,但台灣市場規模小,只能用車床加工製作,一個新彈殼要60元,是國外的30倍。
警方分析,擊發過的彈殼金屬材質不受影響,強度也不會折損,的確可重覆裝填使用,部分業者以低廉價格回收國外彈殼,再用廢五金名義進口,不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成為治安破口。
刑事局布線 詳查護治安
更誇張的是,有業者眼見PAK空包彈有利可圖,竟直接詢問警政署:「若鋸掉制式子彈的彈頭,是否可合法引進?」讓警方傻眼。
針對相關問題,警政署表示,PAK空包彈因沒有彈頭,並非《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規定的「子彈」,所以未在管制之列,目前進口不須警政署許可,只要海關同意放行即可;刑事警察局則表示,針對PAK空包彈遭改造案件,已要求各警察機關布線偵查、蒐證,只要查到具體不法事證均會偵辦。
另一方面,中華民國玩具槍協會總幹事張柏勳認為,政府過去只重視查緝槍枝,對子彈少有關切,但不論制式或改造槍枝,如果沒有子彈,就不具任何殺傷力,建議政府加強子彈的列管、修法提高持有子彈的刑度。他表示,目前模擬槍已列為管制品,PAK空包彈卻未列入,有點奇怪,就算國內真有引進需求,也應全面納管、掌握流向,避免成為歹徒犯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