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東區百貨向來是各大保養、美妝品業者必爭之地,達爾膚生技的DR.WU與新品牌瑞德膚re'dermx首間複合店去年也攻進戰場。剛下手扶梯,就見吳奕叡專注地微調商品排列,確認位置毫無偏差,這才露出微笑,與一旁櫃員討論來客狀況。管理風格美式、毫無老闆架子,加上頂著一副娃娃臉,膚質光滑明亮,很難從外貌猜到他的年紀。「我遇過合作夥伴比我小一輪,看起來比我老。旁邊的人聽到我再3年50,都發出驚呼聲。」吳奕叡的笑容裡,藏著微微得意。
這凍齡成果,與他20年來幾乎媲美神農嘗百草的實驗精神有關,DR.WU實驗階段的產品都由他身先士卒當小白鼠,「當然也遇過擦下去真的是不好的,就趕快用其他保養品壓下來。我用保養品跟用藥一樣。」
2003年創立的DR.WU,開啟台灣醫美保養品風潮,曾打敗美、日、歐等四十餘家國際品牌,吞下台灣1/10市場,是許多外國觀光客來台搬貨的重點伴手禮。這些瓶瓶罐罐的起源,最初是吳奕叡父親、被稱為醫美之父的英爵醫美診所院長吳英俊幫自家診所病患調製的藥品。
吳英俊畢業於台大醫學系,因為喜歡研究,加上有過敏、異位性皮膚炎問題,選擇進入皮膚科;1983年外派法國,回台後積極推動醫學美容。後來他在台北市永康街住家樓下開業,排隊求診的人比吃鼎泰豐的人還多,包括大S都是他的病患。
吳奕叡15歲那年和弟弟一起前往美國求學,他大學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生物工程,後轉工業工程,「我喜歡算和推理,不喜歡見血、在動物身上劃刀,我會很不舒服。」自知無法冷靜抽離,選擇走上與父親不一樣的路。畢業後吳奕叡當起財務分析師,一次回台,看見父親診所與台灣醫美亂象,讓他決定暫時留下。約2000年,醫美慢慢在台灣興起,而吳英俊皮膚科1978年就已開業,「爸爸的診所非常領先,但醫美客人跟皮膚病患沒分流,我想規劃好,讓他5到10年內可以退休。把診所搬到南京東路取名『英爵』,依不同需求分不同樓層,收費、注射容量等也都規格化。」要做的事太多,他就這樣沒再出國。之所以創立達爾膚生技前身「天昱科技」,推出DR.WU品牌,是因吳奕叡看見父親週一到週六幫人治療,週日還要辛苦調藥膏、藥水跟導入液,「自己做沒有辦法標準化,品質會上上下下,所以找代工廠幫忙,一開始只有保濕、美白跟抗老三個精華液。」找代工就得符合規範,標示清楚品名、成分,於是「DR.WU」正式問世。原本只是診所限定,讓病患或打完脈衝光、雷射等療程的顧客使用,沒想到之後藥妝通路、百貨公司都陸續來談合作,至今DR.WU已有近80支產品。
吳奕叡坦言自己有完美主義,不是上架就完事,「銷量不好不用通路說,自己就要更新,說是第六代,可能已調整二十多次。」沒打算設產線,代工業者囊括台灣、韓國甚至瑞士,「代工可以找世界最專業的廠來做,譬如我敢說我們的BB霜跟韓國品質一模一樣,因為同家工廠做的。」被問及曾經有媒體報導粉餅含鋇,吳奕叡直言:「不是代工廠做不好,原料的天然礦石裡本來就有微量鋇元素。當時衛福部也說沒問題,特別發函跟媒體解釋。」把那次經驗當成一堂課,之後把關更嚴格,自行檢測產品是否含鋇,「只要驗出來就拿掉。」
9年前DR.WU吸引法國LVMH集團LCA投資7.5億元,隨後IPO登錄興櫃。吳奕叡想要的不只是台灣NO.1,還要進軍亞洲市場,於是布局中國提升能見度。「先線上再線下,產品強打『最利的小刀』杏仁酸,很快打出名聲。」但美好光景僅維持一年,開設的十家實體店陸續關門,「中國習慣開發綜合大樓,走幾步就是一個mall,人潮就散了。」之後COVID-19爆發,一直穩健向前的台灣市場也面臨考驗。
「觀光客大概占客群二成,都進不來。DR.WU 20年了,用過的本地人很多,可能這幾年選擇變多,游離了,我們就要去喚回他們。」運用媒體、社群平台等,提供保養新知、創造議題或下廣告,吸引新客,也拉回舊人。
除了中國,DR.WU也在星馬、泰、緬等地設立據點。這3年飛不出去,吳奕叡沒坐困愁城,他調整中國的經營模式,不再單打獨鬥,與逸仙電商平台合作;日本則是最意外的收穫,「有個小電商裁員裁到剩三個,其中一個是台灣留學生,她提議引進DR.WU。同樣先主攻幾個產品、再用KOL建立口碑,結果就做起來了。」疫情也讓吳奕叡發現「健康」很重要,決定跨出臉部保養領域,推出保健食品,未來甚至將朝髮品等多品項、多品牌發展。
回顧一路走來,吳奕叡的感言老派而實際,「很感恩。我都說我是1.5代創業家,第一步不是什麼都沒有,有很豐富的資源,包括父親的名聲、他對產品的know how,和客人的信賴,才有辦法轉成產品。國外對台灣醫療讚譽有加,但對保養、美妝可能停留在面膜。未來皮膚科醫生應該做的事,我們都會想辦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