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0050從2008年初的每股60.1元到今年年初的110.75元,就有84%的資本利得。再計入這十幾年的配息,總報酬會超過100%。
【基金講堂】投資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未來

有時我在講述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的好處時,會遇到像這樣的質疑:「何必股債搭配,全球分散。這段期間投資台灣股市,就會有好更多的成果啊!」
看起來相當合理。與其資產配置,何不直接買表現最好的股市?
問題是,投資人很難事先確定未來哪個股市表現最好。而買錯市場,代價慘重。
譬如有個日本人,他從1990年開始就只投資日本股市,從1990年初到2021年底,會拿到0.53%的年化報酬。幾乎只跟當地通膨打平,實質報酬為零。
又譬如有個美國投資人,他相信中國的高成長會帶來亮眼的市場報酬,於是他的國際投資就只買中國。從1993年初到2022年底年化報酬會是1.1%。比同時間美國年化通膨率還低,也就是拿到30年實質負報酬。
股市長期沒有報酬,正是投資的風險。之前表現很好的市場,未來未必會繼續優異,所以我們分散投資。
做好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
股債搭配也是一樣的道理。譬如美國股市從2000年初到2009年底,累積報酬負9.1%,被稱為失落的10年,同期間美國公債有82%的累積報酬。
類似的批評也可見於指數化投資,常有人說:「何必買指數呢?這段期間,我就買某某主動型基金,會帶來遠遠勝過大盤的成果啊!」
不過,那是過去的報酬勝過大盤,未來呢?
假如你看到市場上很容易找到十年報酬勝過市場的主動型基金,就認為主動型基金大多會勝出,那恐怕是落入「生存者偏差」的陷阱。
假如我們現在就可以知道未來哪個主動經理人會帶來勝過大盤的成果,那我們就全力買進就好了。正因為我們無法事先確定,而且大多主動型基金會因高額內扣費用的拖累,長期下來落後指數,所以我們做指數化投資。
有些投資朋友會認為,這些過去表現最好的市場或主動型基金,是比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更好的選擇,問題是,過去表現好,不代表未來會持續好。
投資面臨的是未知的未來。接受未來難以事先預知的事實,你會發現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是很好的投資風險處理方法。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