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05:58 臺北時間

【張乾琦烏克蘭紀實】學者聯署反戰 已與現實脫節

mm-logo
人物
前線城鎮阿夫迪夫卡曾被俄羅斯軍隊從三面包圍,城裡的每一座房屋、公寓大樓、幼兒園、學校、商店、小巷和道路都已被摧毀,無一倖免。
前線城鎮阿夫迪夫卡曾被俄羅斯軍隊從三面包圍,城裡的每一座房屋、公寓大樓、幼兒園、學校、商店、小巷和道路都已被摧毀,無一倖免。
在戰爭爆發之前,Nazzri是烏克蘭西邊一省長的諮詢委員,他沒參與過任何戰鬥。而今,他已經成為一名備受尊重的戰爭英雄,並在我被分派到的無人機部隊擔任指揮官。他向我透露,一台售價3,000美元的大疆無人機Mavic 3 Pro,壽命只有1星期。他在社交媒體上相當活躍並且深受歡迎,但是每次在白天與他的車隊同行時,我總是忐忑不安,因為俄羅斯懸賞一筆高達5萬美元的獎金,活捉或擊斃他。
透過一個加密應用程式,我與Yuri約在波克羅夫斯克唯一的披薩店裡見面。出刊前,外電報導波克羅夫斯克市中心在40分鐘內遭俄羅斯2枚導彈攻擊,平民被炸死,救援人員也遇害。1個多月前,我住宿的旅館和幾乎天天造訪的這家披薩店,也在這波攻擊中遭到炸毀。
Yuri是來自美國加州的退役美軍士兵,自2022年春天起,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對烏克蘭的戰鬥支援。他在人群中顯得低調、踏實且溫和;吃午餐時,他會不時地巡視周遭的環境。他看起來和我在一段網路爆紅的無人機影片中,所看到的快速反應部隊(QRF)的戰士迥異:在影片中,他們在悍馬裝甲車上,對俄羅斯陣地發動猛烈的近距離機槍火力射擊,每當快速反應部隊的士兵們從武裝悍馬車跳下後,馬上就進入了自動戰鬥模式:要麼射擊,要麼被射擊;要麼殺敵,要麼被殺。所有訓練都是為了使每位士兵變成精湛的殺敵軍人。我問他對於中國戰機不斷地飛越台灣海峽中線挑釁以及持續的文攻武嚇有何看法?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你們應該更加清楚,並要為可能的攻擊做好準備。」
她是少數不願離開阿夫迪夫卡的老人之一,僅能依靠救難組織送來的食物和水,在地下室卑微的活著。
我記得今年4月中旬,《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由台灣前文化部長受邀撰寫的社論,這篇文章的中英文遣辭造句都好,但顯然撰寫人既沒邏輯,也缺乏常識。文中的論點就好比一群幫派歹徒,每天在無辜平民的庭院前揮舞匕首和開山刀;但儘管屋主一再被欺凌和面臨死亡威脅,文章卻主張屋主應該試圖跟施暴者對話和談,降格求安,降低緊張局勢。
至於數個月前那份由台灣學者共同簽署的反戰聲明,這些學者為何不去向不斷用武力威嚇台灣的中共解放軍要求反戰呢?與此同時,這似乎顯示他們已在養尊處優的象牙塔裡太久了,也從而導致他們失去對社會問題的深層理解與同理心,不辨菽麥了。我是在基層人間、有一說一,實事求是的紀錄者,不懂在濟濟一堂、充滿著博士們的天上人間,他們從高處是如何俯視普通民眾?我也不確定,如果一位博士學者的家被黑社會歹徒襲擊,除了失聲驚叫之外,他會如何反應呢?我認為他們應該先放下高不可攀的思考模式,去感受和理解普羅大眾的生活經驗。如果我家面臨歹徒的攻擊威脅,我的首要之務就是強化房屋的防禦,並團結所有朋友和家人,組建一個有效的反擊網絡!試問,如果我不主動保護家園和所愛之人,又怎能期待任何國內或國外的救援呢?我再說一次,我絕不會向一個黑幫組織磕頭、屈服或投降。
頓巴斯前線城鎮阿夫迪夫卡,這位久病體虚的老人,正在等待前線急救組織的冶療。
若分裂,我們註定失敗;唯有團結,才可能勝利。共軍一再跨越海峽中線,不斷踩紅線,都快踩成紅地毯了,然而大家依然馬跑舞跳,喝酒捉蝦,對中共的武力威脅已習以為常,麻木不仁了!之前我受訪時說過:「唯有全面備戰,才能避戰!」若要等到敵人開第一槍後才準備反擊,那是毫無認知和致命的被動。重點不在敵人什麼時候可能開第一槍,而是我們要上下團結再團結,臨深履薄,常備不懈,全面備戰。

烏對俄的仇恨 日益加速積累

北約和美國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反應一直猶豫不決(我必須強調至今仍是!)他們對於實施制裁的決定也一再延緩。與此同時,由於受到源自中國武漢的病毒影響,全球各地都實行了封鎖措施,使得外援大減。然而,我仍記得一位烏克蘭的朋友告訴我,倘若俄羅斯的坦克膽敢駛進基輔,每個窗戶將會有把AK-47步槍和汽油彈對準每一台入侵的坦克反擊再反擊!
入侵遙不可及嗎?對大多數烏克蘭人來說,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確實如此。但誰又能預料到,一夜之間,烏克蘭的前線城鎮遭受大規模摧毀,而即便是距離前線相當遙遠的村莊和城市,也未能幸免於俄羅斯一再的砲火攻擊。
第53旅的新聞官Raisa帶我去了阿夫迪夫卡(Avdiivka),這座城鎮距離前線僅3公里,至今仍被俄羅斯軍隊從北、東、南三方包圍著。這裡已經沒有導彈襲擊的空襲警報來警告市民,因為日夜都不斷有俄羅斯火箭攻擊和烏克蘭的火砲回擊。為了避免被俄羅斯的無人機發現,我們快速地在廢墟之間穿梭。軍車疾馳而過,揚起的灰塵鋪蓋在路邊未爆炸的火箭彈上。城裡的每一座房屋、公寓大樓、幼兒園、學校、商店、小巷和道路都被摧毀。沒有一個家庭、沒有一個生命,未受到俄羅斯入侵的摧殘。儘管我在戰前已經多次前往烏克蘭,但我沒想到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仇恨,在每一次親人、友人、家園,和國家遭受攻擊和面臨死亡時,正加速積累!

張乾琦小檔案

  • 出生:1961年
  • 學歷:東吳大學英文學士、印第安那大學教育碩士
  • 獲獎:「唐人街」系列屢獲歐美攝影大獎;2001年獲邀成為瑪格蘭(Magnum Photos)終身會員;2022年獲卓越新聞志業特殊貢獻奬、同年獲菲利普瓊斯格里菲斯攝影獎;2023年獲〈烏克蘭直擊〉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 Awards)
張乾琦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