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泰福旗下生物相似藥TX01上市的過程,閻雲深刻體認到,中小型生技公司若純粹只做生物相似藥,若面臨新冠疫情等突發變數,可能會對現金流產生不利的影響,「泰福已經開始思考及規劃在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及ADC(抗體藥物複合體)等其他領域布局,為現有的業務、營運進行加值。」閻雲透露對未來的想法。
像是泰福位於美國聖地牙哥(San Diego)的工廠產量雖不大,但卻是少數同時擁有大型微生物發酵槽及哺乳類動物生產線的GMP廠,又通過兩次美國FDA查廠的實績。閻雲樂觀地表示,聖地牙哥有很多小型的研發型生技公司,但當地卻沒有很多工廠,泰福可以就近服務這些業者。此外,TX01是用發酵槽技術,原本很多人都認為該技術會被逐漸淘汰,沒想到這幾年受益於基因治療蓬勃發展,意外造就市場對發酵槽技術的需求。上述種種有利的因素,讓泰福得以將閒置的產能投入CDMO業務。
閻雲對泰福新業務的選擇,都是從既有的生物相似藥核心技術與設備去做延伸,ADC業務也是同樣的道理。「泰福有自己的大分子抗體藥物,不需要再去跟別人買。至於小分子藥物,並不是那麼貴,可以跟別人買(授權)。最後連結子(linker)的部分,可以跟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合作,這樣很快就能研發出ADC新藥。」
閻雲指出,往ADC領域走等同於跨入新藥開發領域,以台灣多數生技公司的規模,做完二期臨床試驗之後,恐就無法負擔三期臨床試驗的資金。所以泰福不再死守自己開發上市單一途徑,而以「合作夥伴」策略在適當階段就將產品授權出去。
「付了學費走了這麼一遭之後,泰福更有經驗與能力去未來的挑戰,包括生物相似藥的選題、pipeline(產品線)等等,泰福經過重新審視各種狀況之後,都重新做了調整。」閻雲表示,泰福很願意將這些經驗與同業分享。
針對台灣該如何在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立足,閻雲直率地說,台灣市場不大,要做成一件事,恐怕要同業彼此共同合作。泰福可能在細胞株等方面有優勢,同業可能在量產等方面有優勢,彼此互補。生物相似藥是一條難走的路,與其獨行不如大家攜手結伴同行,台灣才有機會在全球生物相似藥市場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