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是我的專業,那一年因緣際會到遊戲開發商鈊象拜訪,當下心頭一震,原來台灣有這麼優秀的公司。」曾在美國攻讀電腦動畫的切老,2006年一次參訪公司行程,讓他結下與鈊象的不解之緣。
【達人理財】靠3訣竅倍數賺 教授能力圈選股年領70萬股息

投資資歷超過20年的大學教授切老,靠著能力圈選股,投資組合市值至今突破2千萬元大關,今年的股息有機會上看70萬元,「輕看20%漲跌,耐心等待200%的報酬。」這即是他能完整掌握投資標的黃金期的關鍵。
切老投資小檔案
- 本名:謝毓琛
- 出生:1972年
- 學歷: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博士、美國RIT電腦動畫MFA
- 現職:科大教授
- 工作經歷:產品設計師
- 投資心法:觀念勝過技巧,耐心勝過努力;專注自己能力圈、尋找成長型企業、建構攻守兼備投資組合、信任投資82法則
- 投資座右銘: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
連結生活 挑熟悉產業
切老之後深入研究鈊象的利基點,欣喜若狂地開始進場投資。「這家公司厲害的是自主開發軟體和整合硬體的能力。」他解釋,博弈業是歷久不衰的「古老產業」,「尤其華人愛打麻將,年節開二、三桌稀鬆平常;隨著智慧手機普及,鈊象推出的《明星三缺一》是台灣第一款手機連線麻將遊戲,且版本不斷推陳出新,活躍用戶大增,使用者黏著度高。」

不僅從專業領域發現機會,切老也將生活中碰到的一切與投資連結。「我愛打籃球,隱形眼鏡是必需品,某天在『股市總覽』看到精華光學的報導,我嚇了一跳,原來每天用的隱形眼鏡品牌:帝康,就是由精華自行設計和生產。」2006年,精華成交量常常只有2位數,但切老認定它是被市場冷落的優等生,還是進場投資。
「投資找自己熟悉、有興趣的產業,只買你懂的、只做你會的就對了。」切老分享20多年來的投資心得,他透過長期持有自己熟悉的股票,不僅還完了房貸,更在50歲前,提早累積到原訂65歲退休時存到2,000萬股票資產的目標,今年預計可領70萬元股息,並朝著年領百萬元股息目標前進。

訣竅一、看重價值 能力圈選股
早在2006年,切老靠著「能力圈選股」買進少量的鈊象和精華,股價分別為一五○元和百元左右,「當時我手上還有其他股票,沒想到2008年金融海嘯一來,資產腰斬再腰斬,連投資型保單都狂虧;當發現台股只剩10檔股票還撐在3位數,裡頭竟包含鈊象和精華,我頓時清醒,原來好公司能抵禦黑天鵝來襲。」
被當頭棒喝的切老果斷解掉保單、出清其他持股,把資金全數押在鈊象和精華,「我敢這樣重押,是因為只要有人問起,我都能很快說出企業的利基點。」切老說,若講不出買進理由,就是賭博,不是投資。
以精華為例,從2008年起迎來黃金十年,股價水漲船高,至2017年搖身一變成千金股,「這十年間,我總共遇到三次大震盪,股價跌幅都超過6成,帳面價值增減幾百萬元成了日常,但我還是在下跌過程中持續加碼。」靠著精華這檔股票,切老的資產順利突破千萬元。

2019年起,切老開始建倉醫藥廠保瑞,「當時沒看懂公司價值,沒多久就賣掉,錯失暴賺機會。」但他隔年回補,加碼至今成第二大主力股,「親友是醫生,清楚藥品知識,我因此有機會進一步了解公司情況。」他指出,保瑞董事長盛保熙的領導特質和併購能力值得關注。
事實上,過去10年保瑞斥資近百億元完成6併購案,2022年營收破百億大關;去年業績成長35%、營收近142億元,成生技前10業績成長最快的公司。1月中,保瑞更以66億元收購美國製藥公司,完成第7次併購。
訣竅二、數據篩選 財報須達標
雖然對切老來說,能力圈選股是關鍵,但也得符合基本的量化條件。他會以「選股漏斗法」篩出優質企業,觀察指標包括:毛利率30%以上、營收成長率大於15%、營業利益率維持20%、淨利率10%、股東權益報酬率15%、且市占率每年持續提升,「企業規模穩定擴張,我的資產就會滾大。因此,營收成長率和市占率是關鍵。」
觀察切老目前的主力股鈊象,近5年(2018至2022年)毛利率94%、營收成長率28%、營業利益率46%、淨利率39%、股東權益報酬率來到48.76%,因此他抱得牢牢的,原本僅占投資組合10%,隨著市值大增,已成長到40%。
不過,切老持有鈊象的過程並非一路順遂,「2012年電玩業遭中國打壓,而中國遊戲機台占鈊象8成營收,每股純益(EPS)從13.35元滑落到4.57元,隔年EPS甚至低到1.7元,當時我真的無法判斷這家公司的獲利能力會不會恢復。」他因此賣出全部持股。

訣竅三、進出時機 本益比判斷
歷經4年黑暗期,鈊象從遊戲設備商轉型成軟體遊戲商,2016年撥雲見日,EPS成功回升至12.78元,切老在隔年趁股價回檔時買回,至今替他帶來超過4倍報酬率。「2023年,鈊象股價在700元以上時,我還是用零股繼續買進,儘管這些高價買進的部位可能虧損,但我相信未來會以倍數還我。」他補充,「我看的是未來一年的EPS;每家公司的本益比不盡相同,可用『平均本益比』判斷。」
切老估算,鈊象2023每股稅後盈餘約45元,以近期股價800元計算,本益比約17倍,「若未來成長性比預估好,用更高的本益比買進也無妨,價值比價格更重要。」而他保守估算,今年鈊象營收淨額可增加10至15%。
多年好友詹小姐說:「當時認同切老的想法,買進150元的鈊象;但信念不夠強,賺了5,000元就跑,沒想到現在破800元!我知道長期抱著不得了,但這真的與自己是否深入了解有關。」
切老強調,鈊象和精華雖然都讓他獲利數倍,但並非每次都會押到寶,「資優生也難免凸槌,像是2018年時隱形眼鏡市場出現變化,精華的營收與毛利都下滑,一開始相信公司會度過難關,沒想到卻持續走下坡,我是在股價腰斬時逐步出清,雖然仍獲利5倍,不過,這件事讓我思考,只持有1、2檔股票的風險太高。」
現在,切老不重押個股,分散8到10家企業,「投資組合可決定9成的報酬率,最重要的是可允許犯錯。我會持續網羅更好的股票增加獲利機率。」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