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跟農友說:『這藤架1萬6是郭台銘幫我出錢的。』」從公職退休13年、今年68歲的財經作家禮林,站在自家農地、手拍著藤架,露出滿意的笑容。採訪這天,禮林帶著記者上山,熱情地介紹他多年來播耕的農作物,30坪的農地種滿了當季蔬果,還特別種了咖啡豆,「我自己種、自己烘焙,退休後還去考了國際咖啡師證照,一次4萬多元,不過,沒花到我半毛退休金。」
【達人理財】50歲啟動退休存股計畫 公教人員不怕年改月領4萬股利

沒有金融背景的公教人員禮林,50歲才生起危機意識,開始規劃自己的退休大計。他土法煉鋼,一檔檔過濾,篩出殖利率4%以上、盈餘分配率大於70%,各產業值得追蹤的好公司;並且只要領到股利,就會再投入。從250萬元出發,經過18年複利滾存,如今股票部位市值超過千萬元,年領股利50萬元,加上公教人員月退俸3萬元,過著無憂愜意的退休生活。

各產業挑好股 不重押一檔
疫情前,他與太太每半年出國1次,每次都用1個月的時間深度體會當地生活,新疆、西藏、德國、法國、北歐等地都留下他們的足跡,「能夠放鬆、不擔心退休金斷炊,完全因為退休前我下過苦工。」

原來公教人員50歲便能申請退休,當禮林自己也來到50歲時,他突然意識該開始思考退休金問題。起心動念後,他閱讀大量財經書籍,最後決定用股利作為退休後現金流的來源,「現在股利加上公教人員的月退俸,平均每月有7萬元,我相當滿意。」
禮林說,他領的公教人員月退俸大約3萬元,他算過家裡生活開銷,每月有7萬元現金流最安全,所以必須自己再準備不足的4萬元,「這樣算起來,一年要有約50萬元的被動收入,用殖利率4%回推,就至少要準備1250萬元。」
禮林笑說,當時算出這個數字時,也有點卻步,但如果把時間因子拉進來,加上他還有工作,可年年再投入,如此靠複利推一把,就絕對可達標。

2006、禮林50歲那一年,他啟動退休大計,「初期投入250萬元現金,剛開始一年股利收入連20萬元都不到,但我會把至少八8成股利再投入市場,如今18年過去,現在年領股利近50萬元,完全與我的目標相符合。」禮林開心地說:「尤其因為選的都是好公司,所以還多賺一筆資本利得。」
禮林強調,景氣是循環的,但退休生活品質可不能受景氣循環影響,因此一開始他就決定要將每個產業的好公司都納入組合,而且不能重押某一檔,「股利發放會受到企業營運好壞影響,資產配置要像多邊形一樣,讓股利能從每一邊流向帳戶中。」
看股利發放率 觀察殖利率
而他目前持有的個股,從民生、電信、金融、鋼鐵、電子業通通有,包括聯華、大統益、電信三雄、玉山金、兆豐金、第一金、台積電、技嘉等,「即使股災、產業景氣差,大家還是要吃飯、打電話,民生產業一定要有,金融也不會倒。」禮林透露,十多年來他一直分批買進,現在手中大概有近50檔個股。
至於如何挑出好股?「我認為,光看股利及股利發放率,就能看出是不是好公司,因為股利代表一家公司老闆照顧股東的態度,有獲利是否願意分享,以及公司是否穩定賺錢。」他因此會觀察公司過去5年的殖利率表現,平均至少要4%到6%最佳;另外,他喜歡盈餘分配率至少70%、且以發放現金為主的公司,「這樣我才能隨心運用。」
他以今年最火紅的AI概念股技嘉為例,技嘉每年穩定配發4%股利,公司產品在市場上持續有需求,9年前、股價約34元時買入,而這9年時間,他領到超過40萬元股利,早已零成本。今年因為AI爆紅,技嘉股價7個月時間大漲2倍,但禮林並沒有打算賣出,他說:「好公司,一定要長期持有。」


他再舉聯華為例,「麵粉銷售是聯華的主要營收來源,從2006年起,現金股利逐年遞增;我是在2018年、股價35元左右時買入,多年來成本已經降至25元;目前聯華股價64元,不僅年年有息收,還賺了39元的價差。」

資金分3等分 觀察續投入
外人看軍公教人員的工作穩定,即使退休也有月退俸照顧到老,經濟應該算寬裕;但禮林可不認為如此,「相反的,軍公教人員一直靠一份死薪水過生活,到老能存下多少?軍公教人員真的賠不起。」也因此,他買股時會將一筆資金平均分成3等分,像是投資聯華、規劃買十張,他必定搭配殖利率4%以上的時機,第1次買3張,觀察3個月至半年,再投入第2筆、第3筆。
禮林表示,殖利率4%不一定用除權息前的股價,也能參考年、季、月的均價,「但等到股價來到4%殖利率,絕對是很好的護城河。」
就算小心翼翼,但存股路上也不是一路順遂。「我剛開始投資時,買入大量的中鋼,希望能領股利養老,但後來發現股利配發相當不穩定,且股價往下探,類似這樣的個股就應該壯士斷腕,不需留戀。」
讀者Sandy說,禮林的書淺顯易懂,對理財小白幫助很大,也釐清自己在投資上的觀念;Mina則表示,自己也經常閱讀財經書籍,但少有書籍寫得直白,且禮林並沒有財經相關背景,更讓人覺得若複製照著做,也有機會財富自由。
分析千百檔股 筆記達4本
事實上,禮林早從37歲就開始投資,但成績浮浮沉沉,雖然沒有大賠的經驗,但也沒有大賺過,「存款完全靠薪水來,即使是雙薪家庭,但兩人都領一份固定薪水,要養小孩、繳房貸,還剩下多少能運用?」

來到50歲,危機感萌生,他於是土法煉鋼,只用Yahoo奇摩股市網站,一口氣將台股1,800檔個股全數掃過一次,並用紙筆寫下公司營業項目、股利、股價、殖利率等,「光是筆記本就有厚厚4本,筆記也分不同顏色註記,家裡電腦鍵盤,大概敲了2、3萬次。」禮林笑說。
2018年公教人員年金改革,每年退休俸會少1.5%,十年下來,就會少15%,「換句話說,我現在月領3萬元,但十年後只有2.5萬元。」禮林慶幸自己從50歲起按部就班存股累積退休金,「現在即使月退俸變少、通膨變嚴重,我一點也不擔心,因為股利能讓我安心過日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