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進黨團排定的輪值表,15日輪值委員原為洪申翰、林楚茵、陳培瑜3人,後因綠委王正旭與陳交換輪值時段,因此當天改由洪申翰、林楚茵、王正旭負責盯住議場動態。
「輪值立委待在立法院院區就好,因為總質詢沒有逕付二讀、反對議案的事情,有處理上的差別。」對於藍營譏諷擔任輪值卻不在場,洪申翰強力反擊,強調黨團內規就是人在院區即可,與平常個別委員會處理方式不同。
然而,相關論述卻掀起綠營基層助理熱議。不具名資深綠營助理就指出,按過去黨團運作慣例,「輪值者就是要在議場內待命,因為怕有突發狀況發生。」以這次風波為例,倘若輪值委員在場,就能即時向院長韓國瑜提出休息,不至於衍伸出後續事件。
事實上,民進黨長年在立法院是少數,因此透過鑽研議事規則,來制衡具有人數優勢的藍營;尤其民進黨團治軍相對藍營嚴謹,甚至針對甲動、乙動,以及盯場等牽動議事攻防作為,白紙黑字訂有規範,包括「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強制動員辦法」及「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立法院會盯場辦法」。
本刊掌握,綠營內規「立法院會盯場辦法」當中就明白規範:「立法院各項會議期間,黨團負責盯場之委員,其義務及責任同於強制動員期間。」而根據「民進黨團強制動員辦法」,黨團強制動員期間,要在議場內實行點名。
對此,不具名綠營助理強調,在新一屆國會泛藍席次大於綠狀況下,可想見未來個別委員會及院會,朝野議事攻防只會多不會少,這次事件雖無關重大法案,但仍凸顯內部螺絲鬆了,「不論是委員或幕僚,都該上緊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