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衛福部公佈了最新的調查進展,顯示包括2名死者在內的8名重症患者均檢測出了「米酵菌酸」。然而,檢驗了19件食品樣本後,包括粿條、香蘭葉和在來米粉等在內的米酵菌酸檢測結果卻均呈陰性,儘管如此,對粿條仍存有高度懷疑。
這起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截至29日下午5時30分,已造成全台21例中毒,年齡範圍從10歲至66歲不等,其中包括2人死亡,5人重症。根據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指出,從其中一名死者血液中罕見檢出「米酵菌酸」,這是台灣第一次檢出此毒素。
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提出疑慮,推測「食物下毒或者誤用有毒的食材比較有可能」,他認為與外國案件相較之下,台灣案例十分離奇,強調「台灣這次的米酵菌酸中毒破案方式很奇怪,堪比電影還離奇!」
蘇一峰說明,國外的案例通常是在人體中毒後難以測出,最終是通過檢測食材中的高濃度才得以確診為米酵菌酸中毒;但在台灣的情況剛好相反,每個病例都能被檢測出來,而每個食材卻都呈現陰性反應。因此,他仍不能排除被下毒的可能性,他認為追查事件的起因是否與下毒有關至關重要,「不然台灣的傳統美食這次就被抹黑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