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17:16 臺北時間

開學季腸病毒升溫 腹瀉就診近13萬人次!疾管署示警了

mm-logo
時事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腸病毒疫情逐漸進入高原期,預估中秋後才會反轉,呼籲民眾實飲食及手部衛生。示意圖。(Pixabay/Image by ivabalk)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腸病毒疫情逐漸進入高原期,預估中秋後才會反轉,呼籲民眾實飲食及手部衛生。示意圖。(Pixabay/Image by ivabalk)
開學不到1週,就有學校因腸病毒疫情緊急宣布停課,讓措手不及的家長發文哀號。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疫情逐漸進入高原期,預估中秋後才會反轉;疾管署也指出,近期國內腹瀉疫情升溫,請民眾落實飲食及手部衛生。
近日不少家長在社群媒體體抱怨,透露才把小孩送到學校,卻因班上有其他同學感染腸病毒,而收到停課通知。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3日)指出,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31日門急診就診計14,279人次,較前一週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
李佳琳說明,近4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克沙奇A10型次之,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近期未檢出,D68型則為零星檢出,感染個案均為輕症。今年累計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4例為未滿1歲幼童。因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應注意學童間互動將增加腸病毒群聚與疫情傳播風險。
羅一鈞表示,今年上半年腸病毒均以克沙奇A16型為主,不過6月底A10型開始有超過A16型跡象,如今A16型占比又追過A10型,推測是A16型可能有傳播上優勢造成。羅指出,今年初就有過A16型疫情,因此預估這波疫情幅度不會像前一波那麼高,目前增加幅度已經縮小,逐漸進入高原期,預估疫情會在中秋節後開始反轉。
20240903edi063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疫情。(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隨著開學,學童間密切互動頻繁,使腸病毒更易於校園間傳播,且可能成為社區及家庭之間疾病傳播的管道,增加群聚風險。疾管署呼籲,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濕、搓、沖、捧、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
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更應注意個人衛生,而青少年及成人都有感染腸病毒的可能,只是大多症狀較輕微,與感冒不易區分。青少年及成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正確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落實環境清消。
疾管署重申,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此外,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9,536人次,較前一週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近5週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全國近4週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地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9件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
20240903edi063
疾管署提醒民眾,要確認食物有沒有澈底煮熟,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讓細菌型腸胃炎入侵。(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進而遭到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腹瀉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備餐環境及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食物應注意保存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且須澈底煮熟再食用。
更新時間|2024.09.03 17:1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