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在台灣各地設廠,每個廠用電量都很大,加上AI資料中心未來的用電量也相當大,我們(台電)現在預估結果,預計未來10年內(到2033年),可能會增加1,151萬瓩電量,相比於現在的負載量,大概增加20~30%」,蔡志孟說道。
用電增加1,151萬瓩大概是什麼概念呢?蔡志孟分析,以目前台中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一部火力發電大概為55萬瓩,而裡面有10部發電機,加總會產生555萬瓩,相當於兩座火力發電廠,方能夠因應未來10年所增加的電量。
蔡志孟表示,依照台電規劃電廠的發電量,從南到北新增建的機組扣掉除役機組,到2033年淨增加的發電量達1,786萬瓩。這也意味著,足以因應未來10年用電需求的增加,但「光是淨增加大型機組的負載量就有1,786萬瓩,因此就發電機組的規劃,電力是充足的」,蔡志孟分析說道。
蔡志孟補充說道,這還不包含到再生能源所增加的電力,若加上再生能源(含太陽光電、風力等)電量的增加,預計每年再生能源有約2、300萬瓩。基於此,台電的新建規劃若都能如預期進行,不僅電力充足,甚至還有寬估的餘裕。
即便在有充足的電源下,若沒有能輸送電力到家的電網也是枉然。蔡志孟譬喻,「電源(電力)就像是我們的心臟,心臟夠不夠有力、強不強是一點;而電網就是將心臟血液送出去的血管,血液流過的血管,血管要健康才能慢慢地將寫意送到所有的細胞之中。」
蔡志孟說道,因此台電現在的兩大重點,就是強化電網與電力。而後於用戶端會進一步探索其他可用的方式,協助電源開發或解決電網壅塞問題,讓需求與供給能達到平衡。
像是採用虛擬電廠就是其中一種方式,蔡志孟說道,虛擬電廠就是能配合供給端(電廠),在供給端需求的狀況下,將需求端(用戶)不需要、或者不重要的電力降下來,進而減緩供電阻塞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