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強化電網韌性,都覺得是要多蓋電廠,但等到電廠蓋足後,才發覺電網才是很重要的,因電網韌性不夠、投資不足,廠商也會撐不住經常停電狀況,即便台電的停跳/電事故相比於全世界,已經逐年降低、改善許多」,台電副總經理暨發言人蔡志孟一針見血說明。
蔡志孟接著說,台電近10年停電次數已經降低了7成,但即便停電次數不多,但只要電網一停電,影響都是好幾萬戶的民眾,故台電承受不了電網事故的停電效應,必須持續強化電網的韌性。
目前強化電網韌性的重點,就是要將輸電線路設置的更周全,從原本的集中電網轉成分散的環路,讓兩邊能互相備援,備援越多、供電的可靠率就越強。蔡志孟舉例台積電的廠房建置,通常用的不只有台電供給的線路,因為當條線路故障,就會立即停電,所以在台積電園區中,往往都會有一個供電的環路,當右邊電力發生故障、左邊的環路電源就會立即供電,甚至台積電還自己自備緊急發電機與不斷電系統(UPS)。
這也意味著,「只要用戶的用電的可靠度要求的越高,就會投資越多的一些供電的設備,去確保廠房盡量不能停電,因為用戶無法承受到所謂的停電,甚至電壓的頻率的跳動它都不能忍受」,蔡志孟向本刊直言。
強韌電網的布建刻不容緩,蔡志孟透露,總統交辦的任務甚至是希望台電能在6年內完成10年的強韌電網計畫,而台電也將盡最大努力實現這目標。就現階段的10年規劃進度,目前已完成31項子項目與87件工程,全部完成度接近2~4成左右。
即便看似進度順利進行,但現在台電仍有諸多不可控因素,難以確保能縮短電網建置時程,特別是輸電線路的網路建置,從2003年台電規劃設計板橋到龍潭345kV的電網建設,約40公里的距離,汰換105座鐵塔,耗時18年才完工就可看出端倪。
「人家說十年磨一劍,我們(台電)是18年牽一條線」,蔡志孟開玩笑的說道。他接著說,這條線路的建置會經過石門水庫、主要宮廟,甚至是靈骨塔,有些人反應線路建置影響視野、有些則認為影響風水,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在多方角力協調下,才能重新找到可以布建的地點。
蔡志孟語重心長地說,有解決電力基礎建設問題,不但需要台電積極努力,也需要各地的政府機關、民間共同協力幫忙。未來縣市政府同意電廠建置外,後續還需要有更健全的網絡環境,包含輸電線路、變電所興建,為了美觀要將建設地下化或其他需求,台電都願意配合,但前提是地方政府需要跳出來共同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