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月)15日,中國面板龍頭京東方,宣布與北京半導體業者燕東微一起投資人民幣330億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在當地興建月產能5萬片的12吋晶圓廠,將採用28奈米到55奈米的成熟製程技術,生產包括驅動IC、混合晶片,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產品,雙方宣稱這座新廠最快在2027年底量產。
【封面故事】中國成熟製程大擴產 台灣二線晶圓廠陷紅潮風暴

即使先進製程遭到美國狙擊、與台積電差距拉大,中國半導體業仍野心十足,近年來大舉投資成熟製程,不僅搶下全球3成市占,未來還將擴產6成,首當其衝的就是聯電、世界先進和力積電等二線晶圓廠。本刊調查,過去10年來,靠著官方支持擴產搶市,中國接連在面板、太陽能和LED等產業擊潰台日韓稱霸,接下來台灣二線晶圓廠該如何轉型求生,才能避免中國大軍碾壓,備受矚目。
市占近三成 建廠擴產能
其實,京東方的這座晶圓新廠並非個案。本刊調查,中國正如火如荼搶攻成熟製程市場,目前全中國已有44座成熟製程的晶圓廠,占全球29%市占率,更可怕的是,今年中國又將興建32座大型晶圓廠,預計未來3年,中國產能還要增加6成。

光是明年就有中芯旗下的中芯東方(上海臨港)、中芯京城(北京),以及華虹集團的晶圓9廠、10廠,還有位於安徽的晶合半導體有新廠開出。中國大動作擴產讓全球半導體業者惴惴不安,這恐導致全球供需市場失衡,一場成熟製程晶圓的紅潮風暴將來襲。
「中國半導體在成熟製程的擴產動作,實在太瘋狂了!」一位半導體業高層搖著頭說。因美國全力封鎖先進製程設備與技術進入中國,欠缺門檻的成熟製程,轉成為中國業者大力投入的新目標。「相對於疫情期間,成熟製程大缺貨,人人爭搶產能,讓聯電、世界先進等二線晶圓廠翻身賺飽飽,現在中國產能大爆發,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已低於8成,又有新的中國業者加入擴產,未來供需失衡問題只會更嚴重,市場會被殺到無利可圖。」該高層憂心地說。
價格戰重壓 台廠急因應

中國成熟製程大軍來勢洶洶,資深業者直言,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的二線晶圓廠,包括聯電和世界先進等業者。「2家公司百分之百都是成熟製程,缺乏像台積電擁有先進製程的護城河,當中國產能不斷開出,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我想洪嘉聰跟方略,最近都睡不著覺了。」連研究調查機構集邦科技也出具報告指出,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不到8成,加上新產能亟需訂單填補,將使明年成熟製程價格承受壓力。
不僅如此,一位不願具名的財經官員更警告,「明年1月川普上台後,如果真的對中國課徵60%關稅,為了求生的中國政府與業者,必定會有反制之道,為避免訂單流失,中國很可能祭出流血殺價政策。」
該官員更憂心,目前台灣業者還沒有注意到此一問題,「各界要提早因應,畢竟,半導體是台灣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之一,中國一旦推出反制政策,台灣半導體業勢必首當其衝。」
其實,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今年初接受本刊專訪時,就曾對中國大舉擴增成熟製程的做法提出警告。當時劉德音對本刊表示:「外界對於成熟製程產能過剩的擔憂是合理的,台積電是以特殊技術增加成熟製程的產能,與客戶緊密合作,即使產業存在產能過剩現象,台積電仍可維持產品價值。」

中大舉投資 憂步上後塵
劉德音的話言猶在耳,但翻開過去十年來,中國搶進各個產業的手法如出一轍,都是靠著政府背後補貼,大幅度擴產,然後進行殺價,把市場殺成一片紅海,逼著其他國家同業撐不下去,被迫淡出市場,最後變成中國主導。

像是台灣曾經風光一時的面板產業就是血淚教訓。當年,友達、群創(前身為奇美電)都曾擠進全球前三強,但在中國全力挖角,官方大力補貼京東方、華星光電等業者投入大型新世代產線下,不僅拉開與台廠距離,去年京東方更超越三星與LG,成為全球面板龍頭。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LED、太陽能等市場。昔日面板五虎當中的華映已經破產,友達和群創光電現在只能賣廠、賣地、賣技術,台積電也退出了太陽能和LED產業。」資深科技業者搖著頭說。
「我看未來十年,聯電的隱憂是擔心獲利率可能歸零。」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粉絲專頁不客氣地寫道。不僅如此,就連護國神山台積電也可能受害,「台積電的隱憂是,繼續流失成熟製程的分額(市場占有率),2021年台積電在成熟製程的分額是70到75%,今年是64到65%,分額流失的一大隱憂,是讓中芯有足夠的奶水繼續往先進製程邁進。」陸行之認為,中國全面掌握成熟製程後,下一步勢必威脅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地位。

股市先起風 聯電有信心
也難怪即便今年第三季聯電獲利高達144.7億元,估計全年每股獲利(EPS)還可賺進4.5元,陸行之一句「聯電未來獲利率可能歸零」,已讓敏感的外資,10月一路出脫聯電股票毫不手軟,累計1個多月來賣超已超過70萬張,股價更從55元,殺到只剩44.4元,與疫情期間飆破70元,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至於擁有母公司台積電技術支援當靠山的世界先進,股價表現同樣悲淒,一路從148元跌到88.8元,跌幅高達4成;力積電也跌到17.35元的新低,距離史上最高價的90元,下跌幅度更是驚人,都顯示外界對於中國成熟製程大擴產後,引發明年的殺價競爭疑慮很深。
對於中國成熟製程大軍全面來襲,聯電透過發言體系對本刊表示,「半導體產業確實面臨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挑戰。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相信我們的策略可以持續維持競爭力。」
聯電主管強調,公司一直不斷提升技術競爭力,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例如聯電與英特爾合作開發12奈米平台。此外,在AMOLED高階顯示器驅動晶片上,聯電不僅擁有領先地位,更比業界早推出22奈米嵌入式高壓(eHV)技術平台,吸引多家客戶在聯電投片。「我們與客戶的產品藍圖緊密連結,有信心以差異化技術,以及優越的製造能力,確保聯電在市場脫穎而出,成為客戶最佳選擇的合作夥伴。」該主管說。

受砍價衝擊 記憶體反轉
雖然聯電信心滿滿,但針對聯電與英特爾的合作案,半導體業界卻直接質疑,「英特爾都快掛了,12吋還走得下去嗎?是要怎麼合作?而且,明年不只中國廠商殺價,外資分析師都說,明年台積電成熟製程也會降價,並據此調降聯電投資評等,顯示外資對聯電前景並不樂觀。」

不只成熟製程面對中國大軍殺進,記憶體產業更早一步進入寒冬。近期記憶體業內傳出,中國記憶體大廠長鑫儲存和福建晉華不斷擴大產能,其中,長鑫儲存手中的產能,已從2024年每個月7萬片,提高到20萬片,至於福建晉華雖然受到美國政府制裁,但也成功提高DDR4產量,並大打價格戰,直接將DDR4價格對半砍,比起美光和三星、海力士等美韓同業便宜50%。
觀察最新的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合約報價,已在短短1個月內,下跌近20%。「DRAM市場恐將從週期性高峰回落,最快在第四季反轉向下。」外資摩根史坦利發布最新報告示警。
受此消息衝擊,台灣記憶體廠南亞科技股價從75.4元,一路腰斬到上週五只剩35.85元,另一家華邦電,也從38.9元跌到17.35元的新低,顯示產業普遍面臨極大挑戰。

技術護城河 神山續成長
中國猛虎強勢來襲,讓二線晶圓與記憶體同業慘兮兮,卻仍無法撼動護國神山在先進製程的地位。「目前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只有台積電可以獨家供應,就算川普上台提高關稅,魏哲家仍可以透過漲價反映成本,讓台積電獲利持續成長,並形成萬家烤肉一家香的局面。」半導體同業說。
根據台積電財報顯示,先進製程已占營收比重高達69%,完全可以抵銷成熟製程的跌價問題,也難怪日前法說會上,魏哲家仍喊出:「台積電毛利率將維持57%到59%的目標。」相較於英特爾上一季的虧損持續擴大,三星的獲利也低於預期,台積電完全展現領先群倫的王者之風。

中國成熟製程大擴張,讓二線晶圓廠拉警報,未來是否就沒機會了呢?「趁著美中爭霸之際,客戶為了淡化對中國的依賴,會把訂單轉移到台灣業者的海外廠(如新加坡、日本),或許二線晶圓不會像太陽能、LED與面板業那樣悲觀。」財經高層官員說。即便如此,明年即將面臨供給過剩的成熟製程,價格壓力只會越來越高,業者和政府仍應趕緊想出因應之道,趨吉避凶。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