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有鮮奶」政策引發地方政府雜音,劉和然今在行政院會上提出4大建議:第一,政策不該急著討論分工或如何做,應是盡找到對的對象提出解決方法,譬如第一線的學校、家長、產業界;此次量能在提供時出現問題,所以中央在決策前,應真正了解問題。
第二,劉和然強調,解決的方法不要侷限於某一個模式,譬如在學校喝或學校發送,可有一些多元方式考慮到城鄉差異,甚至結合民間力量,像都會區有超商、超市、量販店,那是否能用兌換券或其他的方式去領取,真正政策的美意還是要滿足學生營養需求,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尊重家長的選擇,但最低的限度更是不要造成學校困擾。
第三,劉和然指出,各縣市因基礎設施與執行能力的差異,對資源需求不同,補助款的分配應具靈活性;部分偏鄉或基礎設施不足的學校可能需要額外經費支持,例如冷藏設備的添置,他說,「不必強求補助一致性,而是依地方需求分配資源,才更公平合理。」
最後,劉和然表示,食農教育是班班有鮮奶政策的重要附加價值,但目前政策執行現場問題多,已使相關教育難以融入課程。他認為,政策執行與教育價值,避免因過多操作細節削弱教學氛圍與親師關係;政策推行若缺乏細節規劃,可能造成執行混亂,對教學現場造成額外負擔,例如,鮮奶配送、保存及飲用期限等細節,都可能成為執行中的瓶頸,「班班有鮮奶政策的核心是保障學生的營養需求與健康,希望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讓這項政策從美意走向成功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