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點一:死亡地點=火源點?
高大成指出,首先必須確認死者倒臥地點是否就是起火點,否則容易誤判死因。
疑點二、三:雙手與眼睫毛狀況
若死者雙手嚴重燒傷,可能代表曾奮力掙扎逃生;反之若手部完整,則顯示毫無反應。眼睫毛是否燒掉,則能判斷死者在火場中是否有呼吸,因為若生前被燒,眼睛一定會閉起來,眼睛有水分,因此眼睫毛不會被燒掉。
疑點四、五:藥物與血液檢驗
必須化驗血液中是否含安眠藥、鎮靜劑,以及一氧化碳濃度是否超過5%。若體內未檢出相關跡象,則死者可能在火警發生前已經失去呼吸。
疑點六:呼吸道煙霧殘留
若氣管、食道內發現煙霧或碳粒,才能確定死者當下仍活著;否則不排除「先死後燒」。
疑點七:燙傷水泡形成
皮膚上是否出現燙傷水泡,也是判斷死亡時序的重要依據。
疑點八:助燃物調查
現場需再確認是否存在燃煤或助燃劑,以釐清起火原因,避免被人為縱火誤導。
疑點九:丈夫傷勢比對
丈夫聲稱當時在屋外割草,聽到火警才衝入屋救妻,高大成提醒:丈夫自身的燒傷程度、手部狀況、眼睫毛是否燒掉,都必須詳細檢驗比對。
墜谷+火警=巧合還是人為?
更耐人尋味的是,王婦在火警發生前才剛經歷「墜落北宜公路深谷」的意外,兩起事故僅相隔3天,是否存在關聯不得不疑。警方需檢視墜谷車輛有無煞車異常或人為破壞,並調查是否涉及利益糾紛或高額保險,才能真正釐清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