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太魯閣語對白超過5成,太魯閣族的徐詣帆以族語演出駕輕就熟,但賽德克族與撒奇萊雅族混血的馬志翔卻花近2個月背太魯閣語台詞。馬志翔説:「太魯閣語和賽德克語的單字和重音的音節不太一樣,要反覆聽錄音練習,還好表演現場有族語老師把關。」另在開拍前一個月,他也接受獵人訓練,跟著花蓮當地文化講師學習使用獵刀、獵槍與架設陷阱。
馬志翔在電影裡與徐詣帆、林慶台以及巫惠玲有不少對手戲,但3人表演背景不同,演出互動也有差異。曾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徐詣帆是專業演員、林慶台是本色演出、巫惠玲是素人,為了配合演出對手,馬志翔會轉換表演方式,找到平衡點,避免落差太大。

蘇弘恩補充:「演員各有特質:慶台哥很有獵人父親的氣場,我在現場只要專注在他的台詞講得好不好。徐詣帆的表演內斂、也很精準,指令如果不變,他每次都呈現一樣的狀態。馬志翔彈性最大,一場戲可以有很多不同演法,讓我從中挑選最適合的。如何把每個演員的表演頻率調整到一致,也是導演時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