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14:53 臺北時間

史上首次實錄!緬甸8.2強震 海底魚群罕見集體「躺平」求生畫面曝光

mm-logo
國際
泰國首度記錄到海底魚群避震畫面,集體躺平靜止不動。(翻設臉書@Thon Thamrongnawasawat)
泰國首度記錄到海底魚群避震畫面,集體躺平靜止不動。(翻設臉書@Thon Thamrongnawasawat)
最近緬甸發生規模8.2強震,對當地造成嚴重的建築損毀和人員傷亡。然而,強震不僅重創陸地,泰國研究團隊也首次記錄到珊瑚礁魚群在地震發生時的避難行為,罕見集體躺平出現「靜止」狀態。
泰國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東恩(Thon Thamrongnawasawat)在臉書發文,分享志工在斯米蘭海洋國家公園監測到的魚群避難畫面,原本在水中活躍的魚群如同被按下靜止鍵般,紛紛停止游動,集體貼近海床靜止。東恩表示這種現象在魚類中極為罕見,通常魚類白天活動力強,夜晚也只是個別休息,這種集體「躺平」的現象,非常不尋常。
科學研究顯示,魚類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對水中的細微震動非常敏感,這使得牠們或許能在地震初期便察覺到前震波。儘管無法預測地震的精確時間,但魚類可能會基於生物本能,選擇貼近海底,從而降低因水流擾動或海嘯而產生位移的風險,這種行為與人類在地震時所採取的「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方式具有相似之處。
20250401web001 (2)_2025-04-01.jpg
研究顯示魚類具備感知地震能力,對水中震波十分敏感。(翻設臉書@Thon Thamrongnawasawat)
另外,素有「海中美人魚」之稱的儒艮在地震發生後展現了快速的應變行為,迅速從淺灘撤離,游向深水區避難。由於儒艮的行動敏捷,對地震具有高度的警覺性,因此未發生擱淺事件。
儘管這次地震未引發大規模海嘯,但魚群集體避震的現象,證實了生物具備感知地震的能力。東恩強調,這是泰國首次清晰捕捉到魚類避震畫面,為未來建立動物預警系統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更新時間|2025.04.01 14:5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