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05:28 臺北時間

台灣老店/第一代變賣家產回鄉找大老婆 他苦守老店50年

白宮西服專訪

mm-logo
財經理財
白宮呢絨西服號的招牌聳立超過50年,已斑駁不堪。
白宮呢絨西服號的招牌聳立超過50年,已斑駁不堪。
成立於1968年,超過50年歷史的「白宮呢絨西服號」,是台北少數僅存的訂製西服老店。白宮由第一代天津西裝師傅趙景榮創立,在訂製西裝全盛期的70到90年代,曾有一段輝煌的時光。
21世紀初,趙景榮年老思鄉,回中國落葉歸根,將白宮交棒給第二代張秉清。
面對訂製西服市場萎縮的窘境,張秉清仍堅守崗位,奮力維持。在南昌路的角落,靜待人客上門。
在台北南昌路上,有一塊招牌歷經50年,字體早已斑駁脫落,但「白宮」2字仍清晰可見。這正是台北僅存少數幾間訂製西服的老店:白宮呢絨西服號。
20250717bus002
白宮呢絨西服號成功的訣竅,在於細心服務。張秉清詳細為顧客解說布料,常可贏得客人信賴。
相較其他訂製西服老店,白宮不但顯得破舊,僅由老闆一人固守,還接西裝店少見的女性服裝修改來做。自謙僅有小學學歷,不太會說話的第二代張秉清坦然道:「以前沒有成衣,想要西裝只能訂製。現在成衣西裝一套2、3千元就有,訂製西服依布料,一套動輒1、2萬元,自然少人上門。兼做修改衣服,才能補貼收入。」
20250717bus002
隨著訂製西裝市場衰退,張秉清必須兼做修改衣服,補貼收入。
張秉清回憶道:「我之所以來這間店,是因為趙景榮跟我姑姑張玉翠結婚。我就在這家店做了50幾年。就我們6、70歲這一代的西裝師傅,可說是最後的學徒制。後來就沒有我們這種了。70年代的師傅論件計酬,一個月薪水2千多。學徒沒有薪水,只有500元零用錢。我不是學徒。所以也沒有零用錢可領,但什麼都要學。」
當時學藝,一般需時3年,才能正式出師。但對張秉清來說,未成年就離鄉背井,每天工作12小時,連薪水也沒有。要用錢,只能伸手跟姑姑要。剛上台北時,張秉清每到傍晚,就走出店門,默默對著馬路流淚。他嘆道:「我的狀況,沒經歷過的人很難理解。一句話:養子不如親生。」
20250717bus002
張秉清身為第一代老闆趙景榮的養子,負責為客人套量身的最重要工作。
70年代,台灣對西裝的需求增加,到80年代,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正是西裝業最盛的時期。生意好到,白宮當時甚至請了十幾個師傅。趙景榮跟外省軍政人士交好,專接移民署的訂單來做,也有許多軍官慕名前來訂製。張秉清就記得幫不少將領做過西裝:「像唐飛也有在這裡做過西裝喔!」印象最深的是,蔣經國時期,流行中山裝,白宮也會為客人訂製。
20250717bus002
白宮走上海派西裝風格,講究「四功、九勢、十工頭」的製作工藝,照片中的裁縫工具,使用幾十年,現在已經買不到了。
當時台灣青棒揚威國際,球員出國都要穿西裝。從1974年,到1987年棒協改組前,白宮拿到棒協委託,台灣所有青棒、青少棒、少棒代表隊出國的西裝,全由他們製作。1974年鼓山國小少棒隊,拿下世界少棒冠軍。小球員出國穿的西裝,就是由白宮製作。當時的冠軍隊,都是張秉清負責量身剪裁。張秉清興奮說:「我印象最深是幫郭泰源、郭源治做西裝。那是忘不了的榮幸。我記得,最遠還跑到屏東幫球員量身呢。」
20250717bus007
1974年美和青少棒代表隊,拿下第14屆世界青少棒冠軍。小球員的西裝,就是由白宮製作。(中央社)
但好景不長。隨著90年代紡織產業大起,成衣西裝席捲市場,訂製西服的價格難以競爭。台北的訂製西服店大量減少,白宮也敵不過市場的沒落。不過,白宮能繼續維持,靠的還是口碑…..
20250717bus002
店內提供許多布樣與領式,供顧客挑選參考。
白宮經歷訂製西裝的輝煌歷史,夾雜第一代與第二代之間的傳承矛盾,張秉清又如何在第一代交棒後,苦撐這間老店?詳細報導可點入以下連結閱讀:台灣老店/手藝的終章 白宮呢羢西服號
更新時間|2025.07.25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