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遍來說,每個導演都有他擅拍的片種片型,杜琪峯是極少數能一手拍充滿藝術性的男性黑幫題材類型片,另一手拍女性向的愛情喜劇或城市小品,前者贏盡口碑,後者票房屢獲勝利;但港片已經有很好多年沒有好看又賣錢的純愛情喜劇了,可能還有不少人懷念劉德華與鄭秀文的搭配。甚至連杜琪峯自己,近年也沒有高票房的商業片。香港影史華語片票房榜中,杜琪峯在榜上最高成績是名列第43位的«審死官»,1992年的電影。
媒體提到了《嚦咕嚦咕新年財»,這部2002年的賀歲片,到現在2025年還在陪很多地方的華人過年打麻將,杜琪峯笑道 :「拍的時候哪想到會成經典?當年為趕新年檔,24小時地拍,一個月就拍完了。」杜琪峰在訪談中笑談這部意外走紅的賀歲片,言語間透露出對電影創作的隨性與執著。他坦言,自己當然也想拍一些票房好的片,但是他如今已不那麼為了觀眾及票房而拍,「觀眾喜歡就來看,不喜歡也無所謂,現在的我變得比較自私一點。」
杜琪峯舉例,他有部戲花了3年準備,但只拍了10天就停了,「想不到拍來幹嘛?我連我自己都不相信這部片,我又怎麼能將這種作品帶給觀眾?」那這3年杜琪峯在幹嘛?「我坐在家裡的花園,看麻雀吃麵包,看了3年,毫無感覺。」
如今港片生存的環境早已不是杜琪峯當年與王家衛、關錦鵬、徐克等名導林立的黃金年代,然而隨著通貨膨脹,也出現了數部票房成績是過往大賣電影好幾倍、動輒幾億元的商業大片,他直言「不懂他們在拍什麼」,但杜琪峯解釋他不是說那些電影不好,而是他不懂也不會去拍這種電影,換言之,他寧可等待合適的靈感,也不願為迎合市場妥協。

杜琪峯進一步談到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風格脈絡:他不喜歡「一直在電影裡講話講話」,認為「畫面比對白更重要」,電影應該由移動的影像和聲音構成,也強調時間與節奏掌握是電影的神祕與活力所在:「一秒可以變十秒,變慢變快,就是電影的靈魂。」 。

這些對話正呼應了影展對銀河映像作品的整體策展思考──從多面向呈現杜琪峯在香港電影的地位,以及銀河映像橫跨黑幫、警匪、喜劇等類型的開拓性美學,融合作者電影與商業片史上之間的平衡與突破 。

這次影展共選映約20部銀河映像製作的電影,還包含一部以杜琪峯為主角的紀錄片,完整梳理他創作的歷程與影響 。被譽為「銀河映像最具規模」的回顧展,讓影迷得以重溫如《黑社會》、《PTU》、《柔道龍虎榜》等多部經典,更在35mm電影格式中體驗原始的影像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