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執政團隊成員不約而同指出,近來高層積極關注如何打開訊息通路,賴清德在與各縣市地方公職的黨務座談、全國主委會議,及日前跟青年議員的座談中,都一再要求全國黨公職多幫忙宣傳政府政績、政策。
「最近總統親自參與的會議都開超時,例如黨務座談與會議員們甚至會發言到第三輪。」一位黨政幕僚表示,很多地方議員在黨務座談上焦慮提到,中央的訊息傳達不清楚,在第一線很難替政策辯護,中央則驚訝於每週至少會在週三中常會、週四行政院會談及當前的施政方向、回應重大議題,黨副祕書長何博文也說,黨部官網都有最新議題回應新聞稿和闢謠專區,未料這都非基層公職接收訊息的管道,顯示中央、地方很需要坐下來好好重新對焦。

外界有質疑聲音認為這次下鄉黨務座談搞神祕、不開放,該名黨政幕僚說,其實這次黨務座談形式採圓桌的便當會,讓主席與議員們面對面交流,談的議題都涉及戰術層面,自然不適合對外公開。
不過即使如此,黨內仍對於政策無法使民眾有感感到憂慮,一名青壯派的黨公職舉例表示:「如果蘋果手機賣不好,難道是門市人員不夠努力賣?」他說,或許賴清德過去在台南執政的經驗,政策就是市長下達命令,下到各局處,再貫徹到村里長去協助推動就可以;但國政宣傳的邏輯不是這樣一條鞭模式可以下達到基層,也不是每個黨籍議員幫忙轉傳圖卡、跑攤多說明,就可以讓政策被知悉、使民眾有感。否則民眾黨有多少議員?他們高喊司法迫害、柯文哲獲高度同情,難道是靠白營發言人說破嘴、白營議員傳圖卡就可以的嗎?

此外,賴政府上任一年多來,總統的領導風格使「卓榮泰叫不動閣員」耳語不斷,即便卓榮泰823後請辭被慰留,但在隨後的內閣改組期間,府越過院指揮的情況仍公開在媒體版面上演,使卓一度很有感觸。黨內認為,卓的個性及他過去擔任賴清德幕僚長的經歷,使他更願意尊重賴清德的意志,但如果卓這樣院長級的人物不能在其職位上發揮更多功能,那他會只剩下「民主活水精神領袖」這一角色,這對執政黨來說也甚是可惜。
執政高層透露,近來的黨務座談看似廣納戰術建言,但其實賴對重大政策戰略方向一旦有定見就極難扭轉,最近內部會議中,願當烏鴉的人越來越少,甚至曾與民進黨同行的議題團體也感到灰心挫折。黨內認為,賴對於執政團隊最內圈的領導方式相當關鍵。未來,他能否改變風格,是改組後團隊運作能否順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