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由陳正道和許肇任共同執導,前者過去已有多次在泰國拍片的經驗。許肇任表示,泰國的協拍小組很專業,因此劇組與當地人員的溝通順暢,「有時候機器一擺好,他們就非常清楚,機動性也算高。」製片楊庭愷也補充:「過去10年,泰國已成為亞洲的大片廠,不管是好萊塢、韓國或日本,甚至華語片,都會在那裡拍攝。」
由於泰國是熱門的影視作品取景地,本劇的美術指導想發掘沒人拍過的景,但挑中的地方偏遠,耗費不少交通時間。以開頭的神廟戲為例,劇組往返車程就要6小時。
楊庭愷笑說:「我們討論過,這次美術指導挑的地方,泰國人都沒有去拍過,應該是有原因的。因為劇組人員一到現場,就看到那裡放了一些香爐,所有人都要拜拜...。不過拍出來的效果真的非常好。」

除了神廟的戲,全劇還有部分動作和飛車戲,開拍前都採用動態預演技術(Previs)。許肇任表示,有些戲牽涉的部門較多,包括動作安排、演員調度和攝影組等,Previs有助於劇組人員的準備工作。此外,神廟那場戲的文字描述看起來撲朔迷離,一旦勘景後了解空間狀態,再透過Previs呈現,溝通就很容易。
由於劇中人物背景來自不同地方,兩位導演在劇本階段便決定採取多國語言並行的演出模式,因此現場同一句話要講3次,即中文、英文和泰文,也拉長溝通時程和工時。所幸隨著時間過去,大家逐漸理解彼此而漸入佳境,是難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