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10:00 臺北時間

人錶之間 / 打造新時代的格拉蘇蒂製錶!KALLINICH CLAEYS 台灣獨家專訪

mm-logo
汽車鐘錶
KALLINICH CLAEYS Calibre KC001.1手上鍊機芯
KALLINICH CLAEYS Calibre KC001.1手上鍊機芯
自從朗格在 1994 年重新點燃格拉蘇蒂的製錶火苗,至今已超過三十年。這座薩克森小鎮的高級製錶業如今枝繁葉茂,人才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過,當「格拉蘇蒂製」漸漸成為市場上的熟悉標籤時,獨特性確實開始被稀釋。德國銀、3/4 夾板、藍鋼螺絲固定的 K 金寶石套筒……這些傳統元素很重要,但更多時候,人們心裡仍想問:格拉蘇蒂製錶能不能再帶來新的想法,而不只是維繫過往的榮光?
帶著這樣的背景,當我收到「KALLINICH CLAEYS」的採訪邀請時,心裡的第一個反應其實是:又一個格拉蘇蒂品牌?但打開官網後馬上改觀。他們的腕錶有明顯的當地美學,但沒有老派感。功能很單純,就是大三針加動力儲存顯示,可是每個結構都能看到新的思路。最讓人意外的是,這個被稱作「格拉蘇蒂第 10 個製錶品牌」的 KALLINICH CLAEYS,竟然是 2022 年才由兩位年輕製錶師創立的:Johannes Kallinich,32 歲;Thibault Claeys,29 歲。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6
動力儲存顯示差速機構由一座複雜造型的鋼製橋板承載。
「看起來很簡單的側面動力儲存顯示,差點害我們放棄!」Johannes 一邊笑,一邊形容著工程的艱難。那組機構雖然小到不起眼,卻包含 9 個零件,還必須靠差速齒輪運作。齒輪模數只有 m0.1,最小直徑才 1.4 毫米,容錯空間近乎不存在,任何偏差都會讓整套系統瓦解。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5
動力儲存顯示巧妙地融入錶殼側面。
合作夥伴 Thibault 則接著補充:「動力儲存顯示窗更麻煩。我們想做一片兼具透明度與耐用度的藍寶石水晶,但不管是瑞士、德國或中國,沒有人願意接這種規格外零件。」他笑著說:「結果最後居然是在蒙古找到廠商幫我們做的。從開發到成品,拖了整整 22 個月。」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3
風塵僕僕來到台北的的兩位創辦人 Johannes Kallinich(右)與 Thibault Claeys (左)。
從過去在體制內專責完成一段製程,到現在要靠兩人之力打造一只錶,他們深刻理解創業的現實。更別說兩人還必須帶著樣品全球拜訪藏家(這次來台就是如此),工作室只剩一位外聘同事留守格拉蘇蒂。雖然忙得透不過氣,但一談到自己的作品,兩個人立刻精神滿滿。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1
Johannes完成了在計時碼錶開發部門的最後一個專案後,最終決定離開朗格,開始投入自己的構想。
Johannes 2013年於格拉蘇蒂完成三年製錶學業後,隨即加入朗格的薩克森部門。三年後更晉升為Lange1部門的負責人,管理十多位製錶師。真正改變他的,是後來攻讀的製錶大師學位課程。他第一次必須從零開始設計、配置輪系、製作零件,一步步把腕錶做出來。作品完成那刻,他意識到自己並非只能完成交辦任務,「或許」真的有能力獨立設計一枚腕錶。那個被激發出的「創造慾望」,在既有體系裡很難完全伸展。疫情時期市場對高級腕錶需求反而更高,他完成了在計時碼錶開發部門的最後一個專案後,最終決定離開朗格,開始投入自己的構想。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2
Thibault擅長製作零件,尤其在齒輪加工與機械細部處理方面有強烈天份。
Thibault 來自比利時,在安特衛普接受製錶訓練。他擅長零件加工,特別是齒輪與細部處理。加入朗格並任職1815部門後,他漸漸覺得只負責組裝會讓視野受限,於是下班後常常自修切削、倒角與齒輪加工等技術,希望把能掌控的領域再往外擴展。「我和 Johannes 一起攻讀製錶大師學位,才發現彼此對現在的製錶業其實都有相同的想法。」他笑著回憶。「原本我計畫待到某個階段就回安特衛普自立門戶,結果遇到對的人,就一起闖了。」Johannes 擅長設計、Thibault 擅長製造,合作幾乎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7
錶殼為不鏽鋼材質,為三件式設計,打磨工藝細緻。
然而,格拉蘇蒂雖然傳統深厚,但對新品牌並不特別友善。兩人一開始尋找錶殼與錶盤供應商時,才真正感受到這座小鎮的封閉性。許多衛星廠都和大品牌合作多年,對新品牌保持距離甚至直接婉拒訂單。經過無數波折,他們才找到 RP Uhrgehäuse GmbH製作錶殼、Cador GmbH 製作錶盤,終於跨過第一道門檻。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14
EINSER Central Seconds Founders Edition
他們的第一款作品「EINSER Central Seconds Founders Edition」就是在這樣的逆境下誕生的。「Einser」源自德文 Eins,代表「第一」。重點自然落在 Calibre KC001.1 手上鍊機芯,其靈魂是復古的「間接驅動中央秒針」。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09
圖中所示為秒針橋板,它將第四輪的旋轉動力傳遞至中央秒輪,該秒輪安裝在一根長7毫米、厚0.2毫米的軸桿上。這些手工拋光的倒角與粗糙的噴砂表面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部件的精湛工藝和優雅美學。
現代機芯多把第四輪置於中心,由第二輪間接驅動中心輪(大秒針)。Calibre KC001.1機芯的第四輪位於小秒針指示的六點鐘位置,然而為了轉換為大秒針指示,需要在發條盒夾板上方增加三個額外齒輪。但這種方式容易造成震針,所以他們在秒針底下加入一片只有 0.05 毫米的薄彈簧,用來迫緊秒針、吸收能量。這片看似微小的零件,調整起來卻耗時驚人。太緊會磨耗、太鬆會抖動。他們測試了許多形狀與厚度,從概念到真正能用的成品,一共花了八年。Johannes坦言:「在現代量產機芯裡,這種結構幾乎不會再被採用,是因為它太費工。既要美觀,也要穩定,還得保留老格拉蘇蒂的味道,難度其實比想像中高。」
品牌自豪的輪齒拋光倒角,就是以手工在特製磨輪上一齒一齒的磨出來,除了美觀外還必須不能影響到機械特性,成功率僅約1/3。
在機芯裝飾上,他們保留格拉蘇蒂傳統,但加入自己的偏好。例如 Thibault 自豪的「輪齒拋光倒角」,要在特製磨輪上一齒一齒磨出立體感與光澤,同時不能破壞齒形,成功率只有三分之一。
在橋板的處理上,品牌特別偏好噴砂與拋光倒角之間形成的銳利對比。
至於橋板,他們採用更繁複的流程:先用 50 微米玻璃珠噴砂,再雕刻,再塗保護膠、再噴砂,讓不同層次的啞光面互相過渡。等所有質感都到位之後,才開始切削倒角並拋光。光是一片最小的橋板,從毛胚開始倒角到拋光,就要兩天工時。
擺輪夾板採用了靈感源自賓士300SL的鯊魚鰓紋雕刻。
整體看來,他們的風格比日內瓦波紋等裝飾來得含蓄,但工藝強度卻高得多。「我希望讓人一眼看出這是格拉蘇蒂製錶,但又看得出我們想走的是一條創新的路。」Thibault 說。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15
EINSER Central Seconds
採訪接近尾聲,我忍不住問了兩人:離開朗格創業,真的不害怕嗎?兩人先愣了一下,接著一起大笑。Johannes 說:「怕爆了!但不趁年輕試一次,以後一定會後悔。」Thibault 則說,離開舒適圈的辛苦是必然的,但當看到藏家喜歡的理由不是品牌歷史,而是工藝本身,那份成就感遠超過辛苦。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16
EINSER Central Seconds Hongkong Edition
如今 KALLINICH CLAEYS 仍維持小規模製錶。他們很清楚,品牌能否站穩,最終都要回到作品本身,而不是故事。這份務實,也是他們的核心精神。
20251122-watch-kallinchclayes-17
EINSER Voyager
KALLINICH CLAEYS 腕錶起價約 2.5 萬歐元(未稅,交貨前需全額預付),月產量約一只,訂單已排到兩年後。
更新時間|2025.11.24 19:1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