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0:09 臺北時間

錶壇焦點/勞迷錶迷都不該錯過!勞力士「穿越時區」特展把GMT-Master的前世今生一次說清楚。

mm-logo
汽車鐘錶
錶壇焦點/勞迷錶迷都不該錯過!勞力士「穿越時區」特展把GMT-Master的前世今生一次說清楚。
ROLEX勞力士下個月要把 GMT-Master「穿越時區」特展帶到台北,展期 12 月 20 日到 28 日,地點在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喜歡研究勞力士、尤其對 GMT-Master 有興趣的錶迷,這場活動幾乎可以直接記進行事曆,甚至提前請假都不為過。特展過去曾在新加坡與香港巡迴,現場相當熱鬧。台北站沿用同一套展品,從歷史到技術、從古董錶到影像紀錄,一次把 GMT-Master 七十年的脈絡整理得清清楚楚。這類公開展覽在臺灣並不多見,錯過保證後悔!
GMT-Master 的歷史要從 1950 年代的航空業說起。當時商務飛行正在快速成長,跨越多個時區已成為機組人員的日常,因此泛美航空(Pan Am)向勞力士提出一個明確需求:希望能有一款能同時顯示兩地時間的可靠工具錶。勞力士在 1955 年推出 GMT-Master,以 24 小時指標與雙色外圈,協助飛行員在昏暗機艙或轉場時快速分辨家鄉與目的地時間。這段背景也成為系列的核心精神,展區會以圖像與年代資料簡單帶過,讓觀眾先建立時代感,再往下理解後續的設計變化。
完成刻字鍍層工序後,進行紅藍雙色Cerachrom字圈的表面磨光 。
雙色外圈的演化,是展覽中最容易讓人停下腳步欣賞的部分。從早期的塑膠玻璃,到 1959 年改為鋁圈,再到 2005 年之後的陶瓷外圈,以及不同年份的配色,現場都以時間軸呈現。平常只能透過網路比對細節,這次能把各年代實物放在眼前,看起來更直覺。2021 年改良的 Chromalight 夜光也有示範區,能清楚看到亮度與持續度的差異。
組裝1575 GMT型機芯的自動上鏈系統,GMT-Master於1965年至1983年間搭載此機芯。
機芯的演進線則從 Cal.1036 排到現行 Cal.3285。像 Cal.3085 這類里程碑世代,由於加入能獨立調整時針的機制,是 GMT-Master II 誕生的關鍵,現場更會特別說明。對深度研究歷史的錶迷來說,這樣的線性整理會讓腦中多年資料一下子被排成清楚的框架;而新接觸這個系列的人,也能用更輕鬆的方式理解 GMT-Master 的設計邏輯。
GMT-Master II,不銹鋼,紅藍雙色塑膠玻璃字圈,1955年,型號 6542。
展覽也會帶來勞力士經典傳承部門的古董 GMT-Master。這些平常不太有機會看到,現場能近距離觀察字體比例、指標造型、外圈褪色、材質細節,對收藏者非常有參考性。不同年份放在一起比較,會比在網路找照片更容易抓到差異。
20251124-watch-rolexgmtmaster-08
勞力士刊登廣告慶祝泛美航空開通首班 紐約直飛莫斯科的跨大西洋航班,機長 C.N.華倫在飛行途中佩戴GMT-Master 腕錶。
另一部分內容聚焦 GMT-Master 在真實生活中的使用畫面。從早年飛行員的工作紀錄,到旅行者與探險家在各地的影像,讓人理解這款錶如何從航空工具錶,逐漸變成跨時區生活方式的象徵。展覽最後還會播放一段短片,把歷史、技術更新與使用場景重新串起來。影片不長,但能幫助整理剛看過的資訊,像是對整個展覽做一次回顧。
勞力士 GMT-MASTER「穿越時區」特展香港站現場。
GMT-Master「穿越時區」特展採免費入場,需事先線上預約。如果想在年底安排一個輕鬆但內容紮實的行程,這場展覽相當值得花半天慢慢走一圈。若剛好手上有 GMT-Master,帶著到現場與歷代錶款一起比對,也會是一種少見又有趣的體驗。

勞力士 GMT-MASTER「穿越時區」特展

2025 年 12 月 20 日(星期六)起,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正式開放參觀, 展期至 2025 年 12 月 28 日(星期日)。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中午 12 點至晚上 8 點,週六及週日上午 11 點至晚上 8 點。

歡迎民眾免費參觀。請點選右方連結完成預約:https://gmt-exhibition-tw.rolex.com/

更新時間|2025.11.25 10:0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