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6 17:06 臺北時間

「台灣有事」引發中日緊張 高市:發言無超出政府立場、並無認定台灣法律地位

mm-logo
國際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再度被追問先前的「台灣有事」發言。(取自X@takaichi_sanae)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再度被追問先前的「台灣有事」發言。(取自X@takaichi_sanae)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26日)出席任內首次黨魁辯論時,再度被追問先前於國會答詢時提到「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的相關發言。高市表示,當時的回答是依照被詢問的具體情境作答,內容完全符合政府的既定見解。並指出,日本與台灣維持的是非政府間的實務關係,而日本自《舊金山和約》以來,已放棄對台灣的所有權利與許可權,沒有立場認定台灣的法律地位。

面對質疑 高市是否曾逾越政府既有立場?

立憲民主黨代表野田佳彥批評,高市身為自衛隊最高指揮官,部分言論不宜任意公開,認為她在11月7日的答辯過於輕率,造成日中關係降溫。野田並在辯論後受訪指出,因當天高市已不再重提細節,他認為這「實質上等同撤回」。對此,高市則回應,自己只是依照問題中所設定的情境誠實作答,而非主動提出個人主張。

存亡危機事態如何判定?由誰決定?

針對外界關注的「存亡危機事態」判定標準,高市重申,是否構成此級別威脅,將視實際發生的事態、具體情況及所有可取得的情報,由政府綜合判斷。她強調,政府方針已多次說明,「立場無所增添,無所增減」。

中日關係降溫是否負起責任?

在辯論中,高市也談到日中關係,表示透過對話建立「穩定且建設性」的關係,是她身為首相的責任。她引用近期中日領袖會談中確認的方向,包括在共同戰略利益基礎上,推動更全面的互利合作。對於是否因自身發言讓關係惡化,高市表示,雙方已有共識,若有任何關切或問題,都可透過領袖層級的溝通解決。
高市並說明,之所以在預算委員會上回答得較具體,是因提問者明確設定了「台灣有事」的情境,若只重複既有政府說法,可能導致會議停擺,因此才會在限定範圍內回應。
更新時間|2025.11.26 17:0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