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3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1/先生罹癌拍下全家福 珍貴回憶被搶救回來
2025.10.01 05:28
「那天淹這麼高。」75歲的黃碧雲指著白色牆面上約莫120、130公分高的黑色水位線,剛巧落在神龕下方,再高一些,神像與牌位就會被捲進水裡,「隔天透早,我第一件事去看我的神明公媽,攏沒代誌,這次真正是神明公媽有保佑。」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2/她們在24小時內 能鏟土也能接睫毛
2025.10.01 05:28
9月26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第4天。相較於其後幾天「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這一天志工還不多。黃雯婷、蔡珉宸、林詩涵、張菀婷四人算是很早抵達的一批。4人之中,有幾位頂著完妝,但與她們手上的鏟子、腳上的雨鞋、溼透的衣服並不衝突。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3/洪災猛烈 10分鐘就讓校園變成孤島
2025.10.01 05:28
9月23日,下午3點半,光復商工突然停電。校長陳德明心想大事不妙,因為發電機在地下室,「代表水淹進來了。」學生活動中心是鄰近村民的避難收容所,當時已有許多村民在此避難。陳德明回憶當時收到的警報,「堰塞湖溢流,馬太鞍橋斷掉了,我那時候就警覺,趕快請同仁把民眾都引導到2樓,後來又通知我們,可能有第三波溢流,請趕快上到3樓。」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4/中午還營業的自助餐店 生財器具轉眼成廢鐵
2025.10.01 05:28
身型嬌小瘦削的林稚晴站在終於被撬開鐵門的店門口,看大女兒謝蔚庭與志工忙進忙出,把室內堆至小腿肚高度的軟爛稀泥一鏟一鏟往外送,微微出神。今早之前她要領取食物與水,還得從自家二樓攀窗到隔壁鄰居家後,才能下樓外出,可以循正常「門路」進出讓她心理與生理負擔都減輕不少。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2-5/狗沒了車沒了 百年中藥行也毀了
2025.10.01 05:28
置放藥材的抽屜,因水患被灌進泥沙,想要拉開清理卻被卡死,總使一身疲憊,鄭月喜依舊理性地做出判斷,「就這樣放著吧!以後沒有要經營,這些藥材也不打算再賣了。」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5/我沒救人 是龍眼樹救的
2025.09.30 11:59
「9月25日,淹水後第2次回家,別人跟我說,我才知道我家屋頂救了十幾個人。」王先生住在中正路一段,靠近光復鄉三角公園。9月23日下午3點多,水沿著筆直的中正路、林森路沖下,在他家附近匯集,再往下便是災情最慘的佛祖街。

時事
讓光復成為動詞4/印尼看護想起南亞大海嘯 「不是嚇到,是很嚇到。」
2025.09.30 11:59
謝順龍家有4台檳榔機,全放在一樓,被水淹壞,損失超過百萬元,他只說:「怪誰?怪自己,警戒不夠。」說起那天受困時在做什麼,太太江麗櫻笑著回:「在看水啦,這邊那麼大,那邊也那麼大。」夫妻平時跟孫子同住,孫子讀花中,剛好不在家。他倆談到淹水,總夾雜著呵呵的笑聲,謝順龍拿出剛被志工在家門前挖出的機車照片給我們看,說:「好有趣,像不像在尋寶?也不知道是誰的車。」

時事
全台愛心湧入!賑災基金會4天募4.3億 最快本週可望達標5億
2025.09.29 16:07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引發嚴重洪災。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於9月25日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希望在10月24日之前募集到新台幣5億元善款。根據衛福部今(2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9月28日,短短4天已募得18萬3,202筆捐款,累計金額達4億3,000萬元,只差約6,000萬元就能達成目標。

時事
起司漂來救命!花蓮一家三口洪水中載浮6小時 分食起司奇蹟脫困
2025.09.29 15:36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成嚴重洪災,不少家庭在洪水與泥流中失去親人,但也有奇蹟生還的故事。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佛祖街一戶人家在洪水爆發當時幾乎要被滅頂,一家三口載浮載沉數小時,靠著水面漂來的「起司」補充能量,最後奇蹟般自行脫困。

時事
河堤浮出一隻手!花蓮光復再尋獲腫脹男屍 死亡增至18人
2025.09.29 11:15
花蓮光復鄉洪災再添1死。救難人員今(29日)上午在加里洞河堤旁發現一隻手,拉出後竟是一具男性遺體。由於屍體嚴重腫脹,無法辨識身分,已送往瑞穗生命園區,由檢警相驗確認。

時事
加速花蓮災區家園重建 陸軍投入2500人、TAK提升救災效能
2025.09.28 20:59
先前颱風外圍環流強降雨,導致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光復鄉遭受重創,總統賴清德下令增派國軍前往協助災後復原工作。陸軍司令部今(28)日表示,持續全力執行救災,計投入約2,500員兵力,這次也運用部隊覺知應用套件(TAK),進一步提升救災效能。

時事
大馬村全村撤離保住性命! 受災民眾痛斥縣府、村長: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2025.09.28 19:18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先前因颱風外圍環流強降雨,導致壩頂溢流,光復鄉成了重災區,中央政府曾向當地提醒緊急狀況,其中大馬村在災情來臨前全村完成撤離,村長王梓安被網友們封為「英雄」。災情嚴重的大同村,有位劉姓男子不滿痛斥「為什麼都沒有派人叫我們撤離?」他還嗆縣政府、大同村長,「別人做得到,為什麼我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