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12:57 臺北時間

【時光機】她曾怨命苦撞牆尋死 想回到21歲再年輕一回

mm-logo
時事
舊照片(小圖)是張秋芳21歲時在士林替人理髮。時隔55年,她因病痛已不再替人理髮了,應我們要求在店裡擺了理髮的姿勢。
舊照片(小圖)是張秋芳21歲時在士林替人理髮。時隔55年,她因病痛已不再替人理髮了,應我們要求在店裡擺了理髮的姿勢。
問:如果有時光機,妳想回到什麼時候?
張秋芳:我人生經驗過的事情太多了,沒有什麼遺憾,只想早一點到阿彌陀佛那裡,再投胎做人。我小時候曾經覺得生活太苦想去死,後來不會這麼想了,人生還是有很多快樂的時候,比如像照片那個時候。我想投胎回來做人,再過一次年輕的日子。
舊照片裡的張秋芳只有21歲,剛上台北當理髮師傅,拍攝地點是士林劍潭:「要進台北城還要搭船渡河,士林以前算鄉下,還會淹水,比較少師傅要來這裡做。」50年代是張秋芳的黃金歲月,她先後在新竹、台北的衡陽街、中山北路、士林的理髮店工作,「以前下班客人會揪去跳舞,沒去舞廳的話,會在室內裡跳,地上會撒沙子才不會滑。」
舊照片裡的張秋芳只有21歲,剛上台北當理髮師傅。(張秋芳提供)
那個年代,女人能在城市裡獨立生活是一件不易的事:「我一個月大概有1千多元的收入。」彼時還有美軍駐台,美軍來理髮,語言不通,「最後收錢,我就用手比五,是新台幣5元,結果他們直接給美金。」
然而,世間所有的快樂都伴隨著暗影,理髮這個技能讓她經濟自主、有機會體驗花花世界,同時這個行業卻要承受當時社會的異樣眼光。「在店裡,別人不會瞧不起妳,可是出了店就不一樣了。」現年76歲的張秋芳國小畢業就去當理髮學徒,要不是家境窮困,她是不願做這一行的:「以前學做衫、學做女人頭髮,學徒還要交20元,只有學剃男人頭不用交錢,師傅還會另外付你薪水。」在男女授授不親的年代,女人天天觸碰男人的身體,都視為傷風敗俗,即便摸的只是頭髮。
「我出師來台北工作,親戚朋友都在看好戲,說我3個月後就會懷孕回來了。」為了逃避親友的閒言閒語,張秋芳每逢年節、連八七大水災也不回家:「阿母常說我不孝,我則怨她要我去學剃頭。」她每年只挑故鄉無節慶的平日才回家一次。別人看不起她,但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別人愈這樣說,我就愈想做給他們看,證明我不是這樣。」
出生嘉義溪口鄉的她,家中只靠父親幫人送餅、母親打零工養活3女4男,身為長姊的張秋芳小學畢業,被送去當剃頭學徒,彼時鄉下沒有自來水,她每天得到溪邊挑14擔的水,挑到雙肩都瘀青。
這還不是最難熬的,工作時幫人洗頭,遠遠見到店外有同學經過:「我愛面子,看到認識的人,臉一下子全紅了…有時候想家,就躲到廁所哭。」鄉下來的孩子,皮膚黑,門面不討喜:「師傅叫我拿洗鍋子的棕刷去把皮膚刷白一點,我也傻,天天洗澡一直刷。」她猜想自己必不是母親生的,才要如此受苦,性子剛烈想尋死:「我就自己去撞牆,但死不了。」
死不了就好好為自己活著。張秋芳覺得自己工作辛苦,賺來的錢大多留作自用。不過,當她知道妹妹也要來店裡當學徒:「怎麼一家3個姊妹都做這個,很丟臉,會被人笑,我跟我媽說,妹妹要來學可以,但不能叫我姊姊。」妹妹當學徒的日子,她就當彼此是不相關的陌生人。
直到17歲那年,她因檢查不出原因的腹痛,母親到北部帶她回嘉義,搭8小時的火車回家,張秋芳痛了又醒,醒了又睡,她見母親一臉憂愁,替數日未進食的女兒四處張羅易消化的食物:「那時候很感慨,阿母不是不愛我,是家裡窮,不得已,她也很心疼我,那時候開始,我才比較想得開,比較常寄錢回家。」
張秋芳在士林劍潭開了一家「三姐妹」理髮店,故名思義店裡的師傅就是張秋芳3個姊妹,這家店一開就是35年。(新照與舊照:中為張秋芳,左右為她的二個妹妹。)(張秋芳提供)
二十多歲和圓山飯店的領班結婚,婚後生了2男2女,張秋芳成了全職家庭主婦,休息了11年,會懷念剃頭的日子嗎?「怎麼可能會。」說是不懷念,但小孩上了小學,日子閒,能做什麼?還是回頭做理髮吧。1983年,她和2個妹妹在士林開了家庭理髮店,店名就叫「三姐妹」,一開就是35年。
開店遇上髮禁開放的年代,加上張秋芳一直有「時代不同」的危機感,她去日本探望留學的女兒,不忘到書店裡翻「髮型書」,在路上看到路人好看的髮型,還會拍照建檔,回家研究。
年輕時學理髮是生活所逼,年紀大了做理髮是認命,一輩子只會這件事,不如好好花心力做到最好。來剪髮的學生要求剪什麼髮型,張秋芳都努力配合:「最早是那種孫興頭,後來是貝克漢頭…現在是兩邊推高,有層次,上面留很長…。」一屋子超過60歲的理髮阿姨,服務的客人卻全是年輕人。
即便家境好轉,張秋芳還是熱烈投入她的理髮小事業,不設營業時間,早上6點運動阿伯來理髮,她也開,晚上12點圓山飯店服務生下班來,她也開,打烊都已經半夜2點。身體累出毛病,手臂肌鍵斷裂,因久站膝蓋嚴重磨損,需開刀重建。最終,51歲患乳癌,割去淋巴,右手無法抬高,她從站了大半輩子的理髮椅前退下來了。理髮阿姨老了,理髮廳的打烊的時間愈來愈早,原本全年無休,現改為週休一日。
打擊接著來,64歲時,小兒子被診斷是血癌:「拖了4年1個月又1天。」她清楚記得的不只是時間,「他過世前3天,放尿全是血。」她說人與人之間各有機緣,時間到了就要放手。她揉了揉眼睛,眼眶泛紅:「就像一個有破洞的風箏,我們在這頭拉 ,他那頭要飛又飛不起來,二邊接扯都痛苦,我們把線剪斷,他有他要去的地方,我們要祝福,緣份到了就要放開。」
現在張秋芳雖已不替人理髮,但她仍不放心半輩子打拚出來的小店,每隔幾天就到店裡招呼客人,唯一動刀的機會是跟慈濟出門義剪。大半輩子痛恨的技能,現在卻是她回饋社會的工具了,而那個曾經想把自已一頭撞死的小女孩,此刻對人生也無怨懟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