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4 11:37 臺北時間

用AI讀懂人心? 情感科學專家:靠表情識別情緒並不值得信賴

mm-logo
用AI讀懂人心? 情感科學專家:靠表情識別情緒並不值得信賴
AI能否識別人類感情?原則上來說,AI可以通過語音辨識、視覺識別、文字識別、表情識別等資料,結合深度學習,再加上人工的標記,從而具備識別情緒的能力。這就意味著AI機器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表情就知道他的感受。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微軟、IBM和亞馬遜等巨頭都開始出售所謂的「情緒識別」演算法,基於人臉的分析來推測人類的心情。比如說, 如果有人皺眉、噘嘴,就意味著他們生氣了;如果他們眼睛變大、眉毛抬起、嘴巴大開,這意味著他們會害怕,等等。
emoji(來源:蘋果)
這一技術可以被用在哪些地方呢?
一些公司將之運用在識別邊境人員、檢測犯罪分子以及驗證銀行交易上。英國公司WeSee的首席執行官David Fulto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將來,地鐵上的攝像機可以利用我們的技術監測可疑行為,並警告當局潛在的恐怖威脅」,同時他表示,「在足球比賽或政治集會等活動中也可以使用。」
在面試中,這一技術可以幫助招聘人員追蹤求職者的情緒,破譯求職者熱情、無聊、誠懇的心情。在超市,這一技術可以用來識別顧客年齡、性別和心情,配合精准行銷。
但是,單單靠表情來推斷心情一直備受爭議。為此,在美國心理科學協會的委託下,5位來自該領域的傑出科學家展開了資料收集和科學證明。每一位評論家都代表了情感科學的不同理論陣營。最終的研究論文顯示,情緒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很難從一組簡單的面部運動中可靠地推斷出一個人的感受,表情與心情之間沒有堅實的科學依據證明有直接關聯。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麻塞諸塞州的東北大學心理學教授Lisa Feldman Barrett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資料是真實的。他們能檢測到一張憤怒的臉,但這與察覺到憤怒的情緒是兩碼事。」
人們被要求給表情做標記。(來源: Barrett)
當然,這篇論文並沒有否認常見的典型面部表情是存在的,面部表情在社交中的巨大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情緒研究領域有各種各樣的信念,論文反對的正是心理學家Paul Ekman在60年代提出並在後來發展起來的「情緒指紋」理論。
論文認為,「情緒指紋」理論在方法論上存在缺陷。例如,他們用演員誇張的表情作為情感起始點。當被試者要求為這些表情貼標籤的時候,他們常被要求在有限的選擇內作出決定,這促使他們達成某種共識。
Barrett說:「資料顯示,人們在生氣時,平均只有不到30%的時間會皺眉。所以愁眉苦臉不是憤怒的表現,而只是眾多憤怒表達之一。這意味著超過70%的情況下,人們在生氣的時候不會皺眉。最重要的是,他們在不生氣的時候經常會皺眉。」
多年來,Barrett及一些人一直在警告公司的感情識別模型過於簡單。而銷售演算法的公司回應稱,他們的分析基於很多信號,而不僅僅是面部表情。問題就在於,如果真的收集了很多信號的話,他們如何使之平衡。
但Barrett堅信,在未來人工智慧可以更精准地「測量」情緒。另一方面,如果情緒識別開始普及,我們就可能接受它並改變我們的行為來適應它的失敗。我們可能會有誇張的面部表情,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會被機器理解。
這篇論文最想要強調的是,我們要以一種更複雜的方式來思考情感。就像達爾文認為的,「一個物種的生物學範疇沒有本質,它是由高度可變的個體組成的範疇。」「情感類別也是如此。」Barrett認為。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用AI读懂人心?情感科学专家:靠表情识别情绪不靠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