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物流業,是專司商品收集、揀貨分類,再包裝出貨的一個服務業區塊。此一區塊近年成長迅速,受惠於線上購物經濟起飛,包括亞馬遜、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商均跨足此一領域,以求垂直整合,增加利潤、降低成本。就以美國來說,倉儲物流雇用人數超過一百萬人,並且在2014-2017年間持續增聘37%人力,未來10年就業機會看好。
但另一方面,倉儲業的前景看好,似乎僅限於對雇主而言。數據顯示,倉儲業人員的薪資近年呈下滑的趨勢,甚至低於2001年的水準,也就是說,勞工並沒有享受到這一波線上購物所帶來的倉儲業榮景與利潤。
而箇中緣由,任何對近期科技與產業脈動稍加關注的人,大約都猜得到一二。
一切都是機器人惹的禍(或者說,是自動化的功勞)。
以亞馬遜而言,其在全球的175座倉庫當中,目前有超過50座是引入自動化技術的「機器人配送中心」,倉庫內配置Kiva機器人系統,可以大大減少人工揀貨來回走動的時間──更正確地說,是揀貨員完全不必移動,只要站在工作站內,等著Kiva機器人把貨架送到面前,再從亮燈的架子上取下商品、裝箱、出貨,不斷重複相同的動作即可。
機器人配送中心讓每一名亞馬遜包裝員的工作效率,從平均每小時包裝一百件,提高到300-400件,這也是去年耶誕節期間,亞馬遜減少雇用兩成短期人力,卻能賣出更多商品的主要原因。
但弔詭的是,機器人的引入,在提高倉儲工人效率的同時,並沒有讓工人的薪水隨之提升,反而有可能讓人類成為多餘,取代「人」在生產線上的功能。
不僅如此,最新研究還指向機器人的引進正在侵蝕勞工的工作條件,甚至反過來,讓人變得越來越像機器人。
資料來源:Vox,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