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不讀書俱樂部》描寫留學生言午吉因失戀從德國返台,頂下定情書店痴等女友復合;除了妹妹貼心陪伴,好友海哥、壞警察、正妹和女漢子也意外來到書店,展開一連串趣味又感人的故事。
《不讀書俱樂部》是台灣首部模擬美式喜劇的「影集式音樂劇」,2014年至今製作3集,2015年獲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評審委員特別獎,陸續在韓國、上海與台灣巡演84場。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藝文活動停擺,不少業界人士開始思考創新或轉型,意外開啟該劇改編的契機。
今年5月,Vocal Asia執行長陳午明將《不讀書俱樂部》等多部作品,推薦給影視製作經驗豐富的三和娛樂負責人葉育萍。「疫情之下與其什麼都不做,不如趁機把好作品轉化。《不讀書俱樂部》故事幽默貼近觀眾,經過市場洗禮累積一定的粉絲量,做為IP改編是很好的起步。」
陳午明也是台灣首支純人聲(A Cappella)演唱團體「神秘失控」團長,熟悉表演藝術產業,近年對IP多元應用發展相當關注,他認為表藝界有許多好作品,聲量提升卻有限,相當可惜,故想以IP改編當作解方,擴大觀眾群。
葉育萍看完陳午明推薦的《不讀書俱樂部》,認為故事結構完整、角色豐滿,能快速影視化,加上看好近年串流平台大量製播短影片成為趨勢,很適合製作成每集平均12分鐘的網路泡麵劇。「尤其音樂劇主角言午吉的心境,和時下受疫情影響的大眾處境雷同,都被一件事困住,希望趁此時做一齣療癒短喜劇,為大家帶來歡笑。」
網路泡麵劇,源自日本動畫迷將「迷你動畫劇集」稱為「泡麵番」,意指收看時間相當於泡好一碗泡麵的時間,輕薄短小的形式,在日、韓、中國大陸蔚為風行,也可指4至15分鐘不等的短劇集。例如改編自同名漫畫、每集4分鐘的韓劇《兄弟今天也很和睦》,以及Netflix去年推出的《親密束縛》《命運寫手》等15分鐘短美劇。
《不讀書俱樂部》成為台灣第一部授權改編為網路影集的音樂劇,創作此劇的C Musical創辦人張芯慈很期待改編後的全新內容:「3年前我們授權另一齣音樂劇《焢肉,遇見你》給中國大陸娛樂公司『開心麻花』,巡演1年後我得到全然不同的娛樂感受!」
改編就是要創新,因為對原創者來說,若強調原汁原味,反而會不放心。
陳午明強調,改編就是要創新,「因為對原創者來說,若強調原汁原味,反而會不放心。」
葉育萍找來電影《BBS鄉民的正義》《六弄咖啡館》副導劉亞菱擔任編導,1個月內完成改編。網劇承襲原作6位主角的關係及劇情發展,集結金鐘潛力新人李沐,以及林映唯、蕭子墨與紀言愷等人主演。
劉亞菱將音樂劇歌詞轉化成劇情和台詞,為豐富劇情,添加新橋段和趣味哏,例如將原作來台工作的中國大陸女漢子一角,改為來台發展的韓國練習生,迎合網劇年輕收視族群,「角色背景切合時下流行,花美男雌雄莫辨的外型也接近新世代喜好。」
改編劇的同時,葉育萍亦尋找台灣影音串流平台合作。由於本地業者大多對泡麵劇存疑,唯獨myVideo願意參與投資。「myVideo觀察到現代人時間碎片化的現象,也想為消費者提供符合這類瑣碎時間的娛樂。只是該用什麼tone調?做到什麼程度?」
儘管收看時間短,網劇《不讀書俱樂部》全程採雙機4K攝影機拍攝,書店主場景也依劇情做4個時期變換,提升畫面質感和整體視覺呈現。劉亞菱指出:「欣賞音樂劇是身歷其境,觀眾能臨場接收演員和聲光的感染力;影視作品永遠與觀眾隔層玻璃,包括演員的表演和視聽語言都要比現場高出十倍。」
網劇《不讀書俱樂部》製作費每分鐘約4萬元,籌備至殺青約耗時2個月,接力音樂劇《不讀書俱樂部EP.3星星的碎片》10月公演後推出,相互宣傳抬高聲量。
陳午明笑說:「有粉絲表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也有人說不能接受(改編)但還是會好奇。」他坦言,短時間內要把故事說完整並不容易:「導演和製作人要精密計算12分鐘內怎麼敘事,還得吸引觀眾看下一集,一開始我們也懷疑這有可能嗎?但我認為我們做到了。」
網劇《不讀書俱樂部》11月13日在myVideo首播,海外版權則由葉育萍、陳午明負責銷售。葉育萍對此劇的市場潛力很有信心:「韓國對短劇接受度高,加上音樂劇本身曾在韓國得獎,喜劇在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大陸等華語市場也很有機會。」
台灣亟需對IP發展和營運具整體規劃思維的人才,將台灣好的IP作品無限延伸。
首次將台灣音樂劇改編成網劇,葉育萍直言,已在各自領域盡所能做到完整,但短時間內完成製作,仍有檢討和成長的空間。葉育萍認為台灣亟需對IP發展和營運具整體規劃思維的人才,負責策略整合,才能將台灣好的IP作品無限延伸。
《不讀書俱樂部》IP大事記
- 2014年 《不讀書俱樂部EP.1冬之夢》音樂劇首演
- 2015年 獲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評審委員特別獎」、推出《不讀書俱樂部EP.2我的心略大於整個宇宙》
- 2016年 上海大觀藝術季開幕演出
- 2020年 IP授權改編網劇、推出《不讀書俱樂部EP.3星星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