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贊助計畫要求得主必須出版實體書籍,計畫過程中邀請年輕創作者擔任評審,並舉辦創作者入圍分享會,讓創作者參賽之外,還能在計畫過程中透過講述創作核心、過程,與讀者面對面互動交流,進而獲得更多出版機會。近3年獲獎者,有詩人陳少《只剩下海可以相信》、楊智傑《野狗與青空》,去年獲獎者為新人作家蔡欣純的第一本小說集《如果電話亭》。
紅樓詩社公佈今年得主之外,也於臉書表示,由於經費缺乏,連續舉辦6年的出版贊助計畫面臨斷炊,明年可能暫停舉辦。
紅樓詩社是脫胎自建中紅樓詩社的非營利組織。1993年建中紅樓詩社成立,由指導老師呂榮華帶領,其後學生陸續畢業投入各領域,但彼此感情相連,對文學詩教熱情不減,因此於2013年成立非營利組織,持續推動文學活動。《文訊》2020年12月專題「21世紀上升星座」評選1970年後出生的代表性詩人,列名其中的詩人羅毓嘉,和以詩集《寫生》入圍2019台灣文學金典獎的詩人郭哲佑皆為建中紅樓詩社出身。
紅樓詩社除出版贊助計畫外,每年也開辦不同主題的讀詩會、文學講座、教育推廣課程,另有「詩三百」學生比賽,以及聲音系列計畫:「NSO音樂與朗讀系列—《孤獨國》(2019)」、「蛻變朗誦:詩的聲音工作坊(2020)」、「初聲詩劇場—朗誦公演及座談系列:楊牧詩選、科幻詩選」、「詩的聲音工作坊」等。
總幹事劉千惠表示,過去紅樓詩社的營運資金主要來自於呂榮華老師的退休金遺贈。2017年呂榮華老師過世後,營運上均依靠社員們與外界的捐款維持運作,例如每年的出版贊助計畫總開銷需花費50萬,其中有20萬是常務理事林子弘自掏腰包。
紅樓詩社也嘗試申請補助與政府標案,承辦過文化部主辦的國際性大型論壇「赤道二三五 — 東南亞文學論壇」,另有「廳梭」詩人文學講座、「點讀東南亞」導讀講座等。總幹事劉千惠表示,因補助金不得超過總經費一半的規定,即便標案累積了良好的成果與名聲,也只是延緩詩社的存續時間,受限於經費不足,詩社無法推動後續的出版贊助與聲音系列計畫,未來可能僅舉辦低開銷的讀詩會,待籌足經費再推動相關活動。
紅樓詩社期待社會各界能以認養計畫或捐助的方式,支持紅樓詩社的文學活動。
紅樓詩社捐款資訊
- 戶名:「社團法人臺北市紅樓詩社」
- 銀行代碼:013
- 銀行名稱:國泰世華銀行 / 東門分行
- 匯款帳號:032-03-500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