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滿出來、利率又趴在地上,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直言,2022年房市不太可能受到強烈的壓抑。由於金融環境給予持有者肥沃養分,包括房貸以30年期為主流,寬限期放寬到5年,持有者的負擔大大減輕,因此激勵一波波資金活水湧入房市。
【理財最前線】2022房市解析 3大專家看多但漲勢趨緩

2021年資金潮、低利率孕育出肥沃土壤,滋養房市百花齊放,包括土地、預售、商用不動產、成屋住宅市場都瘋漲,民眾漏夜排隊買屋、揪團賞屋等奇景見怪不怪,蛋白區更是喊到蛋黃價格。狂飆的態勢來到2022年,房市會怎麼走?本刊採訪3位專家,普遍認為房價易漲難跌,但已進入高原期,不如2021年大幅跳漲,民眾應居高思危,避開價格反應過快、利多題材未能立即實現等夢幻區域。

而在通膨壓力下,民眾保值心態明顯,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分析,國內民眾認為房市為抗通膨的最佳工具,統計比重超過60%,可見購屋置產仍是國人首選。不論打炒房政策或疫情考驗,都不影響國內房市偏離多頭的軌跡。
不過,成屋市場交易量雖會持續增漲,但力道趨緩,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預估2022年全年房價增幅3至5%,市場應慎防價量是否背離的警訊。3大專家展望2022年房市,總結提出4大重點。
重點一、關鍵指標看預售市場 房市仍在主升段
預售市場的價量變化,可以建照、使照核發量的交互關係做為關鍵指標。李同榮分析,建照量表示建商推案信心,目前建照量、使照量趨勢同步向上,顯示預售市場供需俱增。如今政府祭鐵腕打炒房,若導致推案信心減弱,建照量逐步向下,而遞延反應讓使照量向上,並呈現交叉,就會如同2015年第三季,為房市反轉訊號。

不過,從建照量、使照量的走勢預估,2022年房市仍在主升段,不會出現「死亡交叉」。李同榮分析,目前北台灣預售市場全年漲幅約5%較穩定,中南部漲幅在10%上下,但仍有特定區域以逾20%的速度上漲,恐怕是假性需求,買賣雙方對於價格認知就會陷入膠著的僵局。
預售屋是期貨概念,賣的是未來價,李同榮提醒民眾,2022年進場買預售屋,思考的是3年以後的市場,要評估是否卡在風險期,切勿一窩蜂、追在夢幻高點,他也認為超漲區域必須降溫趨緩,才能讓市場更健康。
重點二、價格高原期+政府出手 成屋漲勢趨緩
市場氛圍對投資炒作不利,但剛性需求的自住民眾可慎選進場,「否則你會等(房價下跌)到花兒都謝了。」顏炳立預估房價走勢會在高檔盤整至2023年。
他分析,因為目前土地標售頻創新高,土地是房地產的靈魂,只要有靈魂(指土地交易熱絡),市場就不易悲觀,但因政府積極打炒房,斷金流、引出貨、逼降價等招式盡出,因此顏炳立認為,2022年房價不易大漲,會溫和趨緩。

房市利多底氣仍在,政府適時出手讓結構正常化,能為過熱的漲勢降溫,劉佩真觀察,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在2020年有8.7%的增幅,2021年截至11月就增加7.1%,預料2022年房市景氣仍有撐,只是買賣雙方對價格有落差,因此短期內住宅市場不再暴漲,而是呈現價量小增的局面。
房市瘋漲,顏炳立提醒民眾別迷失在行銷話術中,因為現階段的房市樂觀,房價卻悲觀。他以自己的姪女買屋為例,打算結婚的姪女,看上北市東興路、屋齡超過40年、住商混合的25坪電梯大樓產品,仲介催促案子很急、後面有人在排隊,屋主開價2,600萬元,已有買方出到2,100萬元,換算每坪單價84萬元。
顏炳立建議姪女,總價談到2,000萬元以下再考慮,此時仲介卻要向她收斡旋金,可優先議價,「這個邏輯就奇怪了,當初仲介聲稱有人出到2,100萬元,那就把房子賣給他好了,為何姪女喊2,000萬元以下,還要向她收斡旋金?所以房價是悲情的,表示它沒有跟著上來。」顏炳立說。
重點三、蛋白區擠破頭 量大價必亂

吉家網調查,全台房價漲幅行政區前10大排行榜,清一色都是新興工業區所帶動的蛋白區,也是50年來首次蛋白區翻轉的特殊現象。

他觀察,全台蛋白區因新興工業區的帶動,將持續補漲,中南部市場因產業南移及台積電設廠效應,房價持續延燒,台南過去2年漲幅最強,中古屋房價甚至追平高雄,是50年來首見;高雄市則因台積電、台灣默克等大廠大舉投資,創造工業園區S型廊帶的全面發展,是六都最閃耀的新星。不過,吉家網也預言,當蛋白區漲不動了,房市就會冷靜下來。
蛋白區價格漲幅驚人,甚至喊到跟蛋黃區一樣貴,顏炳立提醒,北市凡是過河、過橋、過山洞的地方,都算是蛋白區,別陷入價格迷思。他表示,平價服飾品牌UNIQLO熱銷,不代表精品名牌LV也熱銷,尤其是量體大的新興重劃區,民眾漏夜排隊買屋,「排隊搶什麼?是在搶口罩嗎?」顏炳立提醒民眾要留意「量大、價必亂」的原則,謹慎購屋。
重點四、二房小宅是主流 大坪數產品孤芳自賞
市場主流仍是二房小宅,反觀大面積、高總價產品若不具優質條件,2022年恐怕式微,尤其是位於偏遠區域、號稱豪宅的高總價產品,顏炳立形容其是「穿錯衣服的名模」,不易找到買盤,他以歌曲〈孤戀花〉說明,彷彿帶刺的玫瑰,淪落孤芳自賞的窘境。
劉佩真則認為,台經院預測2022年國內經濟成長率仍將有4.1%的水準,高資產人士為資金尋求保值、抗通膨的管道,豪宅市場買氣仍在。

至於傳統店面,專家並不看好,李同榮預料大型店面恐掀起一波逃命潮,因為民眾消費習慣改變,轉為網購模式,或是偏愛百貨公司、大賣場一站購足,路邊的傳統店面逐漸蕭條,從北市東區滿街的空租店面就能感受到端倪。
李同榮說,傳統店面的商圈越老、越傳統,就越不值錢,而面積越大的店面,越要準備逃命。至於商用不動產,傳統老辦也會失寵,李同榮分析,A辦受到市場青睞,3年後供應量將爆增,擠壓到B辦的需求,而條件最差的C辦,也就是老舊商辦的空置率會大增,逐漸失去投資效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