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一輩子 申秀媛
1967年出生於首爾,首爾大學德語教育系學士,韓國藝術綜合大學影像院劇本科碩士。作品:
- 2021年 電影《女影人生》入圍東京國際影展競賽片
- 2015年 電影《患者代號:瑪丹娜》 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 2012年 短片《Circle Line》獲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最佳短片(Canal+ Award)
- 2010年 出道作《膠捲家庭》獲東京國際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
畢業於首爾大學的申秀媛原是國中老師,懷抱小說家夢想的她,誤打誤撞進入韓國藝術綜合大學研究所的劇本科,意外開啟電影之路。她放棄教師工作,拿退職金拍攝的第一部長片《膠捲家庭》,即描述由教師轉行當導演的心路歷程,獲2010年東京國際影展最佳亞洲電影獎。
新作《女影人生》同樣以電影人為主角,將導演工作的酸甜苦辣融入劇情,描繪即將迎接50歲的電影導演智婉(李姃垠飾)第三部電影乏人問津,此時接到協助修復韓國女導演洪恩遠1962年電影《女法官》的委託案,在資料、拷貝都有缺漏的狀況下,展開一場未知的旅程。
11年前,申秀媛製作MBC電視台紀錄片《女性萬歲》,因題材聚焦在「拿著攝影機的女人們」,接觸到活躍於50、60年代的女性導演朴南玉與洪恩遠,了解她們當時的困境,也希望未來能拍成電影呈現。
洪恩遠是韓國首位女性編劇,也是繼朴南玉之後第二位韓國電影女導演。1962年的《女法官》觀影人次突破20萬,根據申秀媛說法,相當現今500萬觀影人次,表現算非常成功。然而申秀媛製作《女性萬歲》時,發現洪恩遠的三部電影都未留下膠捲,直到2015年才有善心人士捐出《女法官》,讓現在的觀眾也能欣賞這部經典。
「那是父權主義時代,很多電影都存在性別不平等和保守的思想,不過《女法官》用女性視角創作,女主角能獨立思考判斷與行動,不同於當時作品中多倚賴男性的女性角色,女主角的父親或公公思想也比較開放。」
申秀媛籌備《女影人生》期間,親自拜訪洪恩遠的女兒、合作的剪輯師與《女法官》演員嚴鶯蘭等人,更深刻理解當年女性影人生存的不易。多數金主不願投資女性導演作品,洪恩遠拍好《單親媽媽》時,就曾因為製作公司付不出錢,膠捲遭到扣押。剪輯師甚至透露,洪恩遠一度自責「我為什麼是女生呢」,認為追求電影夢的路上,性別是最大阻礙。
透過女主角修復《女法官》膠捲的過程,反映現今女性電影工作者依舊未獲平等待遇。
《女影人生》透過女主角修復《女法官》膠捲的過程,道出早期女性影人的辛酸,也反映現今女性電影工作者依舊未獲平等待遇。儘管環境逐漸改善,申秀媛坦言入行以來仍經歷許多年齡、性別歧視。
「我當編劇時曾因年紀較大遭開除;朝著導演夢想前進時,很多人說『女人超過40歲就別想了』,甚至有製作公司老闆對我說『當什麼導演,先想想家中生計吧』。如果我是男人,他們會說這種話嗎?另外許多大規模的作品,傾向用男性導演,我認為拍電影要把重點放在能力,跳脫性別框架,這部分在韓國依舊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女影人生》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申秀媛早已預料募資不容易。她說:「我做過編劇,大概知道什麼樣的作品能獲得投資。在韓國若不是類型電影,基本上募資都很困難。但因製片很喜歡這個故事,加上是女性題材,我們才想盡辦法、排除萬難也要拍成。」
《女影人生》最終獲得韓國地方影像委員會的拍攝補助,籌到約3.6億韓元(約新台幣860萬元)。由於預算不高,申秀媛重新調整拍攝場次,減少次數來控制預算。
電影找來《寄生上流》中飾演女管家的李姃垠主演,這也是她出道30年首度挑大梁。申秀媛看了李姃垠的《再見,未成年》《寄生上流》,申秀媛解釋:「我希望她的角色能貼近日常,工作是導演,但回到家是妻子、媽媽及家庭主婦,必須呈現角色的生活感,而李姃垠非常擅長這點,我也覺得非她莫屬。」
李姃垠在韓劇《山茶花開時》《陽光先生》《我們的藍調時光》中雖是配角,卻以強烈鮮明的演出吸引觀眾目光。申秀媛笑說:「她在電視劇的表演偏向喜劇,但這次的角色需要拿掉那樣的元素,所以我特別拜託她表演不能太誇張,必須適當拿捏。」
52歲的李姃垠與智婉年紀相仿,只是職業不同,對人生感到苦惱很有共鳴。
李姃垠向本刊聊到首次擔任女主角的心情,其實非常緊張,「我一直擔心自己沒能傳達出導演要的故事,好在導演非常支持我的詮釋,也適時給予反饋。」52歲的李姃垠與主角年紀相仿,她說:「智婉只是職業比較不同,但中年的她對人生感到苦惱、憂慮這部分,和我們一樣,讓我很有共鳴。」
《女影人生》近一年來接連入選東京國際影展、雪梨影展、佛羅倫斯韓國電影節等海內外影展,並獲邀為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閉幕片,也與《分手的決心》《緊急迫降》等片同時列入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候選名單,備受各方肯定。
申秀媛表示,導演之路雖不容易,「我曾想放棄,但想著想著就忘了,因為我真的太喜歡電影,可以的話我想一直拍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