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義路六段、松德路口,有6棟住宅大樓,共139戶,早年是國稅局眷舍,過去40年,6棟大樓各自獨立、互相不干涉,不過,三年前突然出現一個「總管委會」,就此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住戶L太太說,起初是自稱承辦單位的「台灣公寓大廈品質管理協會」發文給所有住戶,說是要召開會議,由於信封寫著主辦單位是「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住戶以為是市府的政策,所以不疑有他,讓協會進入社區舉辦會議,會中播放宣傳都更的影片,協會的人也挑明了講:「我們是來協助進行都更的。」
該次會議參加的住戶不多,除了少數核心人士,幾乎沒人知道那是商議成立六棟大樓「總管委會」的第一次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根據法令,首次召開管委會籌備大會,需三分之二以上住戶出席、四分之三以上同意,門檻極高,但只要流會一次,第二次的門檻就降低到只需五分之一住戶出席,過半同意,便可成立管委會。
L太太說,第二次大會也不曉得什麼時候開的,總管委會就這樣成立了!事後瞭解,全部139戶,只有54戶出席,其中21人是寫委託書,本人並沒有出席,而且某委員一個人就代理十戶,真正的出席率只有二成多。
更扯的是,在這種利用法規漏洞、幾近黑箱運作下,選出的正副主委、財務委員等要職,幾乎都是A、B二棟的人,還有某委員一票當選,對大多數住戶來說,是在搞不清楚的狀況下,就突然多了個「總管委會」。
事後,某二棟的多數住戶想要「獨立」,行文台北市政府,不過,都發局官員卻表示:「市府只接受登記,並未實質審核,所以無法干涉管委會的運作。」行政程序走不通,部分住戶轉而打官司,沒想到法院審理後判決,獨立需總管委會同意,官司也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