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中午,中正紀念堂附近的「慢慢」餐酒館幾乎滿座,這間店本來就不限時,希望大家慢慢吃頓飯,看起來像附近上班族的客人托著下巴邊吃邊聊,真的悠哉。
餐廳主打需花時間熬煮的餐點。「譬如鮮蝦義大利麵淋的蝦醬,是買6公斤新鮮蝦頭,先煸再烤然後熬煮3小時提煉出超濃縮蝦醬,不是那種現成的。」陳音秀有很多事想認真做,她除了是餐廳老闆、國文老師,也是一位亞斯家長。開這家餐廳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提供場地給亞斯家庭、團體用。來慢慢用餐的客人,很少知道這是一個支援陪伴亞斯伯格症家庭的餐廳,用餐的同時,也不太會發現樓上可能有分享到一半崩潰痛哭的讀書會正在進行。
陳音秀本來的人設跟慢活無關,她分秒必爭。因為長輩投資失敗,欠下幾百萬元債務,她跟老公從還是戀人的學生時代就努力賺錢,分攤債務外,也為未來打算。輔大新聞、中文系雙學位的她,畢業後就到私立女中當國文老師,拚命兼課,月入14萬元。「我很早就看富爸爸那本書,知道要有被動收入,有多餘的錢就去買績優股,存到錢又去買房。」陳音秀說,她27歲時就因為很會存錢,登上過財經雜誌。
拚命往前衝的她,直到長子4歲被確診是亞斯伯格症後,自責沒注意到小孩發展,毅然決然捨棄高薪離職。「我每天帶老大去各個醫院評估、早療,其實是很想證明他這麼聰明,2、3歲就認得一堆字,怎麼可能有問題…」兒子升小一後,規定要有影子老師全天陪讀,「我就自己去陪,他有時一發作,會大吼大叫,推倒書桌、爆丟課本,好幾次,我就蹲在教室幫他邊收拾邊掉淚。」
為了能幫助兒子,陳音秀決定自己去學特教,並取得特教師資格。她也深知亞斯家庭的無助感,並曾受到相關團體幫忙。「我小孩嚴重時,曾去一個亞斯媽媽開的書店參加亞斯家長的聚會,才覺得比較不孤單。」後來這間書店倒閉,陳音秀一直覺得這樣的空間對亞斯家庭很重要,「那時小孩到中年級比較穩定了,我跟老公去上台大EMBA學分班,接觸到社會企業的概念,就想以此創業。」
她租下中正區一棟5層樓舊公寓,本想開青年旅館,讓喜歡做重複動作的大亞斯兒做房務,慢慢接觸社會,但審查沒過,在房東建議下改開餐廳。教師出身的陳音秀知道學習的重要,開店前先去上各種跟創業有關的講座、培訓班,「我是一個素人小白,只憑自己去闖應該會死很快,我去上政府辦的女性創業飛雁計畫,還去政大上廣告課,學投放FB廣告。」
陳音秀清楚知道自己要經營的是能賺錢的社會企業。「我們大概半年就做起來了,那時光靠南門市場人潮,我們早午餐時間,就經常爆滿。」
餐廳穩定經營3年,營收也都能一直支撐陳音秀的亞斯空間。她笑說,自己試餐也試到發胖了20公斤,以為有空減肥了,結果疫情開始。陳音秀回憶,那時完全沒客人,每個月就是賠30萬元。陳音秀後來是如何靠幾道熱門餐點做成冷凍包宅配,成功挺過疫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