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3 15:49 臺北時間

打造國產智慧醫院生態系 工研院聯手中國醫藥大學組台灣隊

mm-logo
財經理財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左三)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右四)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運用鐿鈦、廣明等國內科技大廠在機器人技術將智慧醫院推向新高峰。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左三)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右四)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運用鐿鈦、廣明等國內科技大廠在機器人技術將智慧醫院推向新高峰。
工研院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1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以手術端、服務端兩路並進的方式,落實應用於中國附醫的頂尖醫院機器人(hospital robots)服務,此一合作不但有助中國附醫在智慧醫院走向國際等級,工研院也透過鐿鈦子公司瑞鈦醫材、廣明光電旗下「達明機器人」等國內科技大廠的技術能量,在生醫、機械、光電的跨域整合,希望藉著MIT國產智慧醫療生態系的打造,帶動台灣醫療與資通訊兩大優勢產業邁向新藍海。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在致詞時分享,自己的母親一起同住了28年,最後幾年的健康照顧特別需要人力付出,然而,高齡少子化的趨勢下,將來的自己一旦需要看病陪伴,恐怕沒有小孩陪伴,唯有醫院走向智慧化,才能解決護理與家人人力等負擔,他也預期,未來各類醫療服務機器人的出現一定是醫院常態,例如只要打通電話,復康巴士就會有機器人手臂扶長者上車,抵達醫院後,也有機器人協助各項流程甚至送至診間,實現「Door To Door」的服務。
張培仁同時說明,中國附醫是工研院在「醫院機器人領域」第一家簽署MOU的醫院合作夥伴,雙方合作將以三階段來進行,其中,2024年前將利用鐿鈦科技子公司--瑞鈦醫材的精準定位導航系統,導入達明的手術機器手臂結合仿生3D列印醫材技術,輔助醫師能更精準掌握病灶位置,提升骨科手術精準度。而2025年以前,也將運用工研院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在急診與護理部門針對手術室、急診室、隔離病房等區域,提供物流、感染管制清潔、醫療行政效率等精準解決方案
至於第二階段則會將其他智慧醫療科技應用於中國附醫各部門,第三階段則再擴大應用於2025年啟用的「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打造高規格AI智慧醫院與長照智能服務。
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也透露,新冠疫情爆發3年來,全球醫療型態已發生巨大衝擊與變化,醫院隔離措施需求快速增加,但是照護病人的品質並不能減少,事實上,中國附醫在智慧醫療領域其實已布局多時,近期也將有國際等級的智慧醫療評比好消息將對外分享,此次與工研院強強聯手並且導入機器人服務,更是把醫院智慧化推向新的高峰。
根據市調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於2022年底最新報告指出,全球醫療機器人(medical robotics)市場規模將於2030年成長至逾新台幣7,00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達15.8%,對此,張培仁也表示,台灣醫療品質世界有名,台灣在資通訊實力也是世界有目共睹,透過這次合作,工研院也希望結合產學資源,在精準醫療與智慧機械等領域扮演國產推動角色,讓國內業者在醫療機器人取得一席之地。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