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為主的文青風裝潢,點餐區頭頂的大螢幕不停跳出資訊,這場景怎麼看都像是手搖飲店,但進門的OL開口說的是:「一個懷舊、一個雞腿便當。」有種微妙的違和感。見客人提捧著二個餐盒,豐米便當總經理施俊豪搶先按下電動門觸控開關,送客人離開。
【台灣名店】昔日偶像劇男星接家業賣便當 成竹科工程師最愛 豐米便當專訪

已有28年歷史的豐米便當,董事長施偉華以外行人角色入行,卻成為桃竹苗一代連鎖便當霸主,總店數最多曾達170家,只是隨著時代改變,品牌漸漸褪色,減至72家。
曾是運動員、演員的二代老闆施俊豪,不捨父親白手起家的事業式微,2年前接手。他改造傳統便當店,彷若手搖飲店的裝潢與低油、低鹽飲食,獲得竹科工程師、醫護的喜愛。過去別人眼中好命的富二代不再只是豐米施董的兒子,而是豐米便當的總經理施俊豪。

消費者思 維迸出創意
皮膚黝黑的施俊豪頭髮修得很有型,一身運動服飾及顯眼紅色運動鞋,也讓人很難與便當店產生連結感,他大笑說:「誰說做便當一定要是某個特定的樣子?」就像二代店裡的產品,特製的可微波餐盒裝著飯、四菜與甜湯,壁壘分明,互不侵犯。
「有些人覺得食物混在一起味道不好,所以不愛便當。」他想讓吃便當像在餐廳用餐,「擺盤」講究,也拒放傳統便當最雷配菜,如萬惡三色豆、豆棗與「電話線」海茸等。「雞腿或排骨用紙袋另外裝。這格放副主餐像三杯雞、宮保雞丁,客人不想吃太多,點副主餐便當就好。」加入會員可以集點換購、壽星送免費便當,好奇施俊豪怎麼有這樣跳脫傳統便當店的創意,「因為我不是餐飲科系畢業,只能想如果我是消費者,我想要什麼。」

其實不只施俊豪,他的父親、豐米便當創辦人施偉華也沒相關背景,卻讓有28年歷史的豐米成為桃竹苗便當霸主。
今年68歲的施偉華外表文質彬彬,苗栗頭份的老家經營木材廠與耶誕燈工廠。在台東服完兵役後進入台北的旅行社工作,從跑腿開始,「到境管局辦出入境證、外交部辦護照、買機票。」施偉華很會做公關,彼時在機場工作的朋友常可拿到小瓶裝香水,他買來送各單位承辦人員,因此做事暢通無阻。趕件的商務客都知道要找「小施」,轉做導遊後更是交友廣闊。後來,他和太太做起傳銷,「11個月把汽車、海外旅遊獎勵,全都拿了。」
挾傳銷專長 創業拓點
餐飲業不曾出現在他的人生規劃中。「我太太在台東長大,同學是池上當地便當店的二代,要到北部開連鎖,我做傳銷,知道怎麼拓展,才找我幫忙。我就寫企劃書。」施偉華在傳銷業領悟到:「要先幫人家賺到錢,人家才會跟你一起做下去。」

最初妻子的同學們在台北開公司,「他們預想一個加盟主收5萬元,給一張店內配置圖、帶到台東訓練一週,回來讓他們自己做。我建議創新品牌『東米』,北部要有直營店,因為輔導不是1、2天的事。」他將加盟金拉到30萬元,一度被質疑會嚇跑人,「因為找店面、施工、培訓、驗收,每件事都幫。」
討論到最後,施偉華乾脆自己撩下去,在新竹開第一家店,便當店二代們則擔任股東。「送三個歐巴桑到台東學廚藝,回來教其他人,後來都是分店長。」彼時西部少有木盒餐盒,便當店瞬間爆紅,不到1年展店17家,每家店從無到有,施偉華全程參與。「後來股東想要先分錢,我覺得應該要買車給分店長,讓他們去外縣市輔導。」理念產生分歧,施偉華決定退出,20%的股份直接放手,「這些股東去加盟店收原物料的錢,沒人認識他們,又來找我回去。」
只是施偉華鐵了心要走,軟硬不吃,「最後他們說:『我們在做便當的時候,你還在爬。』我越想越生氣,為了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才開『豐米』。」過往東米只供應醃料和米,菜、肉各店自行採買。「我到傳統市場找供應商,沒人要賣我豬肉,嫌麻煩。我排骨要固定大小、五花肉要去皮,後來一個剛開始賣豬肉的年輕人願意接單。」

他輔導創業的東米加盟者看見「施總」另起爐灶,竟也跟著換上「豐米」招牌。之後10年,豐米在桃、竹、苗快速成長,最多曾有170家店,「當時桃園剛剛開始建設,很多藍領,開到快90家。店面都我幫忙找,什麼小巷子都知道。」
另開日料店 找回重心
事必躬親換來事業成長,卻錯失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身為獨子的施俊豪記憶裡父母親很忙,幸好他熱愛運動常出門,倒也不覺得孤單。「我是豐米養大的!不只因為是父親創立的事業,我念竹北高中時,爸爸在學校旁邊開一家店;念台北體院(現台北市立大學),他直接在我租屋處樓下開。」

跟豐米一起長大,今年40歲的施俊豪卻沒想過接家業。大學時外型陽光的他拍了不少廣告,也曾演出偶像劇《惡魔在身邊》。練球、比賽以外的時間,大多「不務正業」在外面試鏡。只有二個暑假被父親喚到店裡幫忙。「一個中午做好幾百個便當,一個便當飯量7兩重,剛開始打一個、秤一次,2星期後完全不用,熟能生巧。」
退伍後到美國1年,最大收穫是娶得美嬌娘;與朋友到印尼賣壁紙,成績平平。多數人覺得他過很好、無壓力,其實他很惶恐。「我一直想得到別人的認同,很多人在看我是不是敗家子。我已經當爸,但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那段時間他與父親的關係也很緊繃,「我覺得他是要刺激我。有時候睡比較晚,我爸說:『你只要不賭博、吸毒,我會養你家、養你兒子。』早起又被噹『不用裝給我看。』怎樣都不對。」後來母親知道豐米供應商想開日本料理店,問施俊豪要不要找對方合作,他想都沒想就說好。

30歲才正式上班,施俊豪是最小股卻包攬大小事,「員工訓練、菜單、桌椅都是我設計的,這機會對我來說很重要。後來生意超好,早上11點開,10點來就只能排晚餐,你知道為什麼嗎?」他得意說出祕訣:「因為我是外行人,消費者喜歡什麼就給什麼。為了買到優質海產,衝到青島找日商投資的水產加工廠。」
引進蒸烤爐 轉型再戰

拚了8年,施俊豪終於獲得父親認可,「2年前的生日,我爸把豐米資料交給我,我哭出來。」這些年日料店成了排隊名店,豐米卻因為環境變遷,招牌漸漸褪了色,店家數減至72家。
約8年前施偉華就沒再開放加盟,員工難請、原物料漲、競爭變多,傳統便當店經營困難。不只一家店面臨老闆年近70,但招不到人,只能一人苦撐。施偉華想過等老員工退休後就結束品牌,施俊豪捨不得,接手後開始設法轉型。
領著眾人走進廚房,他展示一台50萬元的高級蒸烤爐,「很多飯店會用,可是貴,做便當不會買。」但施俊豪買了,「不用油,設定好就能控制溫度、濕度,出爐的雞腿像北京烤鴨,脂肪全被逼出來,皮薄、脆、香,又健康。」每道菜色都花半年以上研發,減油也減鹽,「把肉送進去,加入配好的調料,誰來做品質都一樣,還省二個人力。」

目前二代店僅有2家直營店,「滿多一代店想轉,但要評估適不適合,其實各有各的客群。竹北這間位在住商混合區,鄰近科技園區、縣政府,很多工程師、公務員、醫護很喜歡我們的便當。」前2年豐米辦足球賽,不少人重新認識這老品牌,詢問加盟事宜,這是施俊豪沒想到的效益。
「我兒子喜歡踢足球,我才投入這產業。」去年辦了豐米盃,今年協辦全國少年盃,原本只是想讓小球員們有舞台,意外打開二代店知名度,計畫明年至少開5家門市。聊到豐米與足球的未來,施俊豪滔滔不絕。10年前那個別人眼中日子過很爽的富二代,10年後成功讓老牌連鎖便當店轉型,證明自己絕不是負二代。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