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形容,川普第二任期的貿易策略正是他在著作《交易的藝術》中展現的風格,若各國不拿出數十億美元投資美國,就得面對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報導點出,這些談判手法讓川普得以炫耀替美國帶來鉅額資金,也讓他整個貿易議程宛如實境秀。
目前韓國承諾在美投資3,500億美元,日本則設立5,500億美元基金,歐盟也喊出6,000億美元投資。川普甚至在社群平台上明示,「韓國想提方案換低稅率,我很樂意聽。」隔天就宣布給韓國優惠關稅,作法引發不少貿易專家質疑。
偏向右翼的「卡托研究所」副總裁林奇科姆批評,「這無疑是一種全球性的敲詐。川普正利用美國的關稅政策,迫使不情願的國家買單。」《紐時》指出,許多承諾根本無約束力,有些僅是貸款或模糊表述,如韓國投資中九成將以貸款方式實行,且不清楚利潤如何分配,甚至韓方官員也對川普宣稱「90%利潤歸美國人民」一說感到困惑。
前貿易代表弗羅曼質疑,若這些承諾未達標,美方是否會恢復關稅。哥大教授埃姆斯則分析,川普的談判風格來自其開發商背景,擅長用極低報價與誇張話術擾亂對手,外國政要可能早已掌握他的弱點,在表面「滿足其虛榮心」背後,另有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