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他回到台北豪宅,發現空間裡沒有家人的笑聲與溫度時,他心裡浮現一個念頭──「好像賺再多錢都沒意義了。」就在那一刻,他決定「回家」。
三合院裡的創業初心
2008年,年近半百的許銘仁回到南投八卦山下的三合院。這裡是他成長的地方,也是家族的根。那一年,他決定用家鄉盛產的土鳳梨做成鳳梨酥,創立「微熱山丘」。

與市面上多數同業不同,他堅持最單純的方式:不用香精,不靠過度加工,而是保留鳳梨天然的酸甜纖維,以獨有的「一杯茶、一方鳳梨酥」招待,讓每位訪客都能感受這份獨有的台灣「奉茶」精神。
同時,他把「科技魂」帶進傳統糕點產業。專利模具的設計,確保每顆鳳梨酥大小、色澤一致。這種來自科技產業的精準與高效,和台灣農村特有的「奉茶文化」交織在一起。微熱山丘賣的不是單純的糕餅,而是一種幸福體驗,端起一杯熱茶、嘗下一口土鳳梨酥,旅人感受到的是款待與人情。文創商品的包裝下,初始一顆賣近40元的鳳梨酥,也創下鳳梨酥的天花板價,掀起台灣吹一陣子土鳳梨酥熱潮。

從南投農村走向國際舞台
短短幾年,微熱山丘從南投小鎮走向國際。日本東京青山店斥資二億元,邀請建築師隈研吾操刀設計,一舉成名。隨後上海、香港相繼展店。鼎盛時期,僅靠一顆鳳梨酥,品牌就創下超過十億元的年營收。
鳳梨酥從鄉間小點心,成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伴手禮之一。旅人來台必買,遊子出國必帶,微熱山丘成為台灣味的代名詞。
科技背景的專業經理人
2013年,許銘仁延攬科技業出身的施宏漳加入。施宏漳曾是跨國科技公司高階主管,每年掌管百億元業務,擅長數據分析的他,提供給華爾街的分析報告誤差不超過1%。這種精準與數據導向,被他完整移植到微熱山丘。
他導入數據管理,精準控管產品流程,並優化產線,讓成本大幅降低一成以上。對一個以手工感、體驗感著稱的品牌來說,這是一場深度的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