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ㄟ大補帖四】丈夫退休卻驟逝 換兒半夜收攤被車撞飛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林嘉偉(右)、林信硯(左)兄弟同心,從母親廖美手中接下老攤。
林嘉偉(右)、林信硯(左)兄弟同心,從母親廖美手中接下老攤。
廖美先生退休後出國旅遊,健康狀況卻急轉直下、突然過世;大兒子林嘉偉加入經營小攤,也遭半夜飛車撞斷肋骨。一家人挺過無常災禍,才捱到租下店面的好時機。
想不到,先生林義欽退休後跟朋友到中國東北旅遊,「導遊問大家要不要去看戰爭遺址,他生性就很好玄(好奇),跟著去看…看了死人骨灰,可能卡到陰,回來吃不下、睡不好,身體開始變差。」當時全家人四處拜拜求籤、帶他收驚,仍不見好轉;他從診所轉到大醫院檢查,住院不到1個月,還未查出病因就離世,廖美只是認命地說:「可能是他時候到了吧。」
二子合力擺攤後,廖美(左)與先生林義欽(右)才有空一起出國旅遊。(廖美提供)
「以前家裡有事情,爸爸都會擔起來,但人突然不見了,每件事都要自己擔。」林嘉偉語氣平靜,仍是一臉酷樣。擺攤人在路邊討生活,何時飛來橫禍不知道,他說:「曾經做到半夜1點半,準備收攤,突然一輛車撞過來,攤子、瓦斯桶都飛到對面去,我那時左胸肋骨斷了3根。」攤子撞壞了,店休1個多月,新攤子做好才重新開業。
金融海嘯時,老攤終於轉入後方冷氣店面,並有了店名「正兄弟」。
30年來在同一處擺攤,受盡風吹雨打,附近店面不是租金太貴,就是很少釋出,廖美耐心等待租下店面的一天。金融海嘯那陣子景氣差,攤子後方店面閒置,她終於租下來,「人家說,戲棚腳站久了就是我們的。」從只有2張桌子的路邊攤擴大營業,進駐到有11張桌子的冷氣店面。景氣越差,夜市生意越好,大家都往平價消費的地方打牙祭。有了店面後,林嘉偉、林信硯翻農民曆取店名,「『兄弟』筆畫不好,『正兄弟』筆畫好,好寫又好記。」
以前的鍋子一次只能煮2隻鴨子,兄弟接手後改進備料方式,用大桶壓力鍋一次可煮十多隻鴨子。
廖美逐漸交棒,7年前正式退休,兄弟合作經營店面後,生意比從前好1倍,備料方法也進化。林信硯說:「以前媽媽在做的時候,只有攤頭一鍋湯,湯少了就加中藥,客人反映有時湯太濃、有時湯太淡。現在我們統一在廚房使用大桶壓力鍋,以固定分量藥材熬湯,湯頭品質比較穩定。」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