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造型師在台灣又稱「食品美術」,主要任務是美化食物、讓它們更上相。電影科班出身的李宛蓉,直到畢業後看了某本食譜才得知有此行業,喜愛做菜的她當下認定這是夢寐以求的職業:既可發揮所學在片場工作,又能與食物為伍。
為食物化妝 李宛蓉
1985年生於台灣台北
- 職業:食物造型師、私人廚師
-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美國洛杉磯貿易技術學院專業烘焙科
- 經歷:《瘋台灣》執行製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美術協調
食物造型代表作:
- 2020年 影集《太空部隊》
- 2018年 影集《安眠書店》、電影《毀滅者》
- 2017年 電影《羅曼律師》
- 2016年 電影《丘奇先生》
- 2014年 影集《異種》《矽谷群瞎傳》
由於台灣市場需求不大,李宛蓉先擔任旅遊節目《瘋台灣》執行製作,後來經朋友介紹加入《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美術組負責溝通協調和勘景。雖然工作內容與食物造型毫不相干,她仍逢人宣傳夢想,等到要開拍與食物有關的戲,藝術總監大衛葛羅曼安排她參與學做食物道具。電影殺青後一個月,她就飛到洛杉磯尋夢了。
李宛蓉天真以為,帶著誤打誤撞進《少年Pi》的資歷和人脈,有助在好萊塢迅速入行,結果仍要從零做起。上課之餘,她開始與食物攝影師合拍、累積作品量,仿照同業架設個人網頁,並登錄在以食物造型師為主的網路平台招攬工作,果然慢慢有人找上她。
食物造型師在台灣、歐美都屬小眾,大眾所知甚少,李宛蓉常要解釋市場需求和工作特性。她表示,商業攝影方面,連鎖速食店的各式廣告、一般餐廳的菜單照片,或店家在社群網站分享的動態照片,透過食物造型師巧手,都能讓畫面裡的餐點看來更美味可口。
如果是電視或電影劇組,食物造型師的任務就是「配合劇本設定,從年代、地理位置和角色等,來製作符合故事線的食物道具。外觀不一定要多美,但要合理,要能幫助演員和觀眾入戲,畢竟它是道具,最重要功能是輔助角色。」
在好萊塢,食物造型師隸屬道具組,李宛蓉透過固定合作的道具師接案,之後準備工作依序為:研究故事的風格年代、預估經費、考量是否需要請助理,最後大量製作食物。
由於李宛蓉收藏幾千本食譜,成為由於李宛蓉收藏幾千本食譜,成為她田調階段最好的資料庫。她也大量蒐尋網路,把符合劇情需要的食物、做成以照片為主的資料夾,交給道具組,再呈給美術指導和導演,「除非錯得很離譜,否則導演都會認可。」
至於預算控管非常重要,她會依據場次大小,臨演和主角人數,以及主角現場會不會吃、要吃多少次等,來計算經費。
李宛蓉說明:「設定好預算之後,我會再加一點,預防萬一,通常加20%。」她強調,在好萊塢千萬不能超支,否則會被列進黑名單。也許很多人認為好萊塢常砸大錢拍片,但如果每個部門都超支一點點,最後整體預算就會爆增,所以她寧可多抓一些預算。
身為好萊塢的食物造型師,李宛蓉最怕遇到有飲食限制的演員,雖然劇組會盡可能事先問清楚,有時仍會錯失訊息。例如奧斯卡影后荷莉貝瑞主演、史蒂芬史匹柏監製的美劇《異種》(Extant),就發生過烏龍事件。
有場戲,劇組告知李宛蓉要做減糖蘋果派,因為「演員不想吃太甜」。哪知她做了3個蘋果派到現場,工作人員才告知,荷莉貝瑞有糖尿病,不希望吃到糖。李宛蓉硬著頭皮跟影后解釋現況,後者建議把這場戲改成角色已把蘋果派吃到幾乎見底,因此只要吃餅皮屑就交代過去,圓滿收場。
至於結婚蛋糕是她至今做過最難的食物,不僅因為製作不易,她做了3個拎到現場後,爆破小組才告知要把炸藥埋在裡面。當時她很擔心蛋糕挖空後會坍塌,果真如此得再花好多時間重做,心理壓力隨之而來。所幸不但沒有塌掉、還拍一次就成功,化解危機,也得到導演的稱讚。
闖盪好萊塢多年,李宛蓉最得意的作品是艾迪墨菲飾演廚師的《丘奇先生》(Mr. Church)。該片是她入行第2年接到的案子,當時她仍是菜鳥卻要獨挑大梁,在沒有助理的情形下,製作美國1970年代的食物道具,「這部片證明我是食物造型的全能人才。」
李宛蓉坦言,在美國能靠食物造型工作全職維生的,僅資歷20年的資深工作者,大部分從業人員還是要兼差才足以支應生活。例如她曾在餐廳工作,目前則兼做私人廚師。如今她的收入來源中,食物造型師和私廚的占比為8比2,前者又分成兩部分,其中影視作品占8成,商業攝影占2成。
談到成為私廚的機緣,李宛蓉透露,起初在人力網站看到徵人廣告,眼明手快立馬回覆,對方因為她「搶頭香」而僱用。餐會順利辦完後,這位客戶旗下一間私廚經紀公司簽下李宛蓉、為她接案,從此幫有錢人做菜成了她的副業,不但見識到好萊塢的上流社會,還因此成為名導J.J.亞伯拉罕的私人廚師。
食物造型是新興行業,李宛蓉相當看好前景,因現今社群媒體發達,小成本的商業攝影需求會愈來愈多。此次她回台也試圖了解台灣市場現況,得知本地客戶仍傾向尋找多功能的人才,亦即要身兼食物攝影、造型和道具擺設3種工作。
對此李宛蓉的看法是,就算真有1人抵3人用的全能人才,但做出來的成果絕比不上3位各有所長的人。她認為好萊塢尊重專業的態度值得借鏡,並期許台灣下一步也朝此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