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新台幣急貶3產業受益 9檔財報亮眼股扮反彈要角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今年以來美元強升,專家點名3產業將隨台幣貶值迎來順風。
今年以來美元強升,專家點名3產業將隨台幣貶值迎來順風。
強勢美元回歸!去年堪稱最強亞幣的新台幣光環褪去,今年來急貶逾6%,外資也順勢大賣台股近8,000億元。專家認為,新台幣貶值猶如雙面刃,在資金加速匯出、台股回檔的同時,卻也帶動外銷產業匯兌收益與毛利率提升雙重利多,此類基本面與財報亮眼的個股,將是未來大盤止跌反彈的要角,值得密切追蹤。
國際資金回流美元,美元指數不僅在4月初攻克百點,隨後更漲破105點,創下20年新高。相對來說,去年被稱作亞洲最強貨幣的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卻直衝30元大關,創2年來新低。新台幣表現疲軟,連帶台股也跟著受難,年初迄今台股已遭外資大舉調節近8千億元,一舉超越2020年史上最高賣超金額5,300億元。

貶值兩面刃 匯差毛利升

但由於台灣出口貿易貢獻整體GDP(國內生產毛額)6成以上,新台幣貶值不全然是壞消息。證券分析師翁偉捷表示,過去在新台幣升值期間電子廠苦哈哈,如今形勢反轉,廠商猶如「久旱逢甘霖」。投資家日報總監孫慶龍指出,新台幣貶值對台股產生一體兩面的效應,雖造成近期外資匯出、指數修正,卻隱含未來出口廠商在匯兌收益與毛利率的提升,指數有望「先下後上」。
以出口貿易為經濟支柱的台灣,匯率升貶影響企業獲利甚深。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補充,「過去新台幣貶1%,對整體市場毛利率增加0.5%。以4月外銷訂單519億美元來說,每貶值1元將進補超過新台幣500億元的外匯收益。」
換句話說,台股指數有望先下後上的走勢下,挖掘成長前景明確且受惠新台幣貶值的潛力產業及個股,未來有機會荷包大進補。而綜合專家看法,以半導體、汽車零組件與機械3大族群最有看頭。
受升息浪潮與資金匯出影響,2022年新台幣走勢由升轉貶。

半導體:台積電領銜看漲

放眼台股上市櫃企業,貶值受惠股中,孫慶龍首選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上看1兆美元,目前6千億不會是『天花板』。而從法說會的報告來看,新台幣貶值皆提高台積電、聯電等指標電子廠獲利,只要每貶1元,毛利率就有0.4%左右的上升空間。以今年台積電每股賺近30元估算,本益比20倍以下都是便宜價。」
法人指出,台積電今年第一季於高速運算與車用電子產品應用成長2成6,以及7奈米貢獻增加,在新台幣弱勢利多下,不但營收跨越財測高標,毛利率、營益率及淨利率亦超乎預期。公司端也預估,儘管終端手機、PC需求受到通膨影響而消費力下滑,MCU及電源管理IC需求仍強勁,產能吃緊態勢不變,全年營收可望超出預估目標的25%以上。
專家一致看好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直言來到5字頭下緣的股價相當「便宜」。
兆豐投顧研究部協理黃國偉認為,「半導體原材料方面,如矽晶圓、研磨液等,受惠日幣大貶,對上游廠商皆屬於利多,而高階製程中,台積電仍維持高檔且缺乏競爭對手,當股價落入一年來區間下緣,算是回到便宜價。」
仲英財富分析師陳唯泰坦言,雖受國際股市利空干擾,電子股遭外資鉅額提款導致股價走弱,但匯率變化也讓半導體財務數字更吸睛,投資價值浮現,等待賣壓趨緩後,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台積電長線看好。另外,包括像聯電、IC設計聯發科與下游封測廠日月光等,也有反攻機會。

汽車零件:東陽集團大進補

在外銷概念股中,陳奕光認為汽車零組件表現最佳,其中主攻售後維修市場的非原廠零件AM,包含東陽、耿鼎、堤維西等值得留意。他表示,生產如車燈、塑膠件、板金件等碰撞件的公司,今年營收大多有年月雙增的表現,在台股走出加速趕底的殺盤後,是搶進的優先選項。
以主要產品涵蓋汽機車塑膠、板金與冷卻部品,以及模具、塗料的東陽集團為例,原車製造代工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客戶分布兩岸,AM副廠零件下游消費者則多位於北美。東陽發言人許芳華表示,公司營運模式分別採取Just in time(及時生產)與庫存生產出貨,報價隨原物料成本和匯率浮動,短期訂單售價也能隨時反映,今年在新台幣強貶趨勢下,這2個月以來的匯兌效應尤為顯著。
隨海上運輸逐漸正常化,專家表示,汽車零件廠營運將回復疫情前水準。(翻攝Ford臉書)
她進一步說明,過去2年受缺櫃與碼頭缺工影響供貨,近期海運壅塞稍有緩解,今年4月合併營收也創下2019年底以來單月次高,待疫情全面消散,業績就能夠回復水準。兆豐投顧表示,疫情期間受創的傳統汽車產業,在下半年供應鏈問題逐步紓解後,營運狀況預期先蹲後跳。
檢視台灣機械設備出口成績,已連20個月增長,顯示歐美、日本市場需求持續攀高;唯獨外銷中國的企業受制於清零政策呈現衰退。黃國偉直言,儘管上海封城導致短期出貨受到了阻礙,自動化工具機的長期需求仍十分明朗,解封後的補漲機會指日可待。

機械族群:亞德客備受關注

氣動元件大廠亞德客—KY發言人曹永祥表示,雖因人流限制使出貨端受到阻撓,四月營收出現下滑,但工廠生產活動並未停滯,下滑僅是短期現象。隨禁令鬆綁,將可迅速送達客戶端,因此仍樂觀看待遞延的氣動需求,但可能需較長時間彌補。公司主要營收超過9成來自中國,新台幣相較人民幣弱勢將帶來利多。
另外,上銀旗下的高精密工業自動化開發商大銀微系統,主要客戶有美商應用材料與科磊、荷商艾斯摩爾及日商東京威力科創等製造廠。得利於半導體、自動化景氣熱度不墜,加上精密運動和控制元件產品也廣泛應用於醫療、工具機、營建等產業,因此受法人關注。
歐、美、日機械市場需求火熱,大銀微系統全年獲利有望雙位數成長。
大銀微系統今年首季營收年增2成、每股盈餘0.99元續創新高。發言人陳美燕直言,不但微米與奈米級定位系統未來一年訂單明朗,也正向看待馬達與驅動器成長,預期全年營收及獲利雙位數增長,第二季財報也將反映匯兌利益。
布局策略上,因目前通膨、升息議題仍影響市場表現,陳唯泰建議,投資人可在第二季季底投入2成資金買進手握訂單的績優股,靜待台股人氣象徵的電子股成交比重達6成以上,且維持一週後,再隨多頭回升緩步分批加碼。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