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女配角的藝人朱芯儀,2021年底罹患乳癌,在與病魔搏鬥一年多後,於今年生日當天,透過社群宣布完成數次手術及18次化療;只是,整個療程頭髮掉光,口鼻腔黏膜破洞,甚至出現排便不順,指甲脆化成一勾到毛衣就痛,嚴重副作用令人不捨。
癌症治療一定如此不舒服嗎?生技界人士透露,目前乳癌除了化療與手術,台灣健保也引進近年十分火紅的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新藥,讓治療多次仍轉移或復發的患者使用。這種藥物就像裝了導航系統的子彈,能精準殺死癌細胞,且大幅降低副作用,被喻為標靶治療新利器。
ADC(抗體藥物複合體)小辭典
ADC,是目前各國癌症新藥研發重點,主要是由抗體(antibody)、毒殺藥物(payload),連接子(linker)組成的接合平台(conjugation)。
這種設計如同裝上導航系統的拖曳飛彈,透過具專一辨識(標靶)作用的抗體當載體,接上可毒殺癌細胞的小分子藥來精準殺死癌細胞,只要夠穩定、不脫靶,因毒殺藥物殺傷力強,不用太多劑量,可大幅減少治療副作用,被產業醫界視為有效對付癌症的「魔法子彈」(magic bullet)。
接合小分子 標靶新解
「以前的標靶治療,最大的問題是抗藥性。」生技中心(DCB)生物製藥所所長蔡士昌以乳癌為例、深入地向本刊分析,轉移性乳癌患者一旦化療無效,Her2蛋白表現高者,健保可給付抗體藥,如羅氏(Roche)的賀癌平(Herceptin),遺憾的是,這款藥物還是有復發風險。
為了優化療效,2013年,羅氏將賀癌平和一新化療藥物(DM1),利用ADC技術開發出賀癌寧(Kadcyla)。蔡士昌指出,賀癌寧雖同樣採用賀癌平的抗體,卻因接上可毒殺癌細胞的小分子藥,患者復發率明顯降低,上市不久即熱賣,2017年還成為暢銷藥。
雖然都號稱是標靶藥物,但為何ADC技術如此神奇?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廠商永昕生醫董事長陳佩君生動地形容,化療藥就像一顆手榴彈,威力強,但寧可錯殺也不願錯放,造成正常細胞與癌細胞通殺,才會出現掉髮、免疫系統下降等副作用;後來多數的標靶藥物,則以大分子的抗體藥為主,用量大,雖如同千軍萬馬,但每位士兵身上卻只帶一把刀,作戰力不強,儘管最終跑向目的地,卻因易有抗藥性造成復發,無功而返。
「近期永昕的業務會議,客戶大感興趣的選題大概就是ADC。」緊接著,陳佩君讚嘆說,ADC最大的創新就是把抗體藥與小分子藥進行接合,讓藥物兼顧精準與殺傷力。
收購新創廠 全球競逐
其實,ADC的技術概念,早在100多年前(1908年)已由諾貝爾生醫獎得主Paul Ehrlich提出,但直到2000年,惠氏上市第一支針對血液腫瘤的ADC藥物Mylotarg才問世。不過,Mylotarg一度因血液與肝臟毒性方面的安全性問題下市,之後重新設計、臨床試驗,2017年又重獲FDA許可上市。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呂瑞梅認為,這款藥是ADC技術可行的重要指標。
蔡士昌則認為,羅氏推出的賀癌寧,是ADC首度針對實體癌用藥,徹底改變ADC的應用範圍,帶動各藥廠大舉進軍ADC市場,像阿斯特捷利康(AZ)與日本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開發的Enhertu,適應症又從乳癌擴大到胃癌及非小細胞癌,更受注目。
除國際大藥廠爭相競逐,ADC也有不少新創投入有成,吸引大廠掏出腰包收購或合作,呂瑞梅指出,當中又以在美國東、西部各霸一方的ImmunoGen與Seagen最具代表。
而Immunomedics的新藥Trodelvy,因針對難治的三陰性乳癌頗具療效,已於2020年獲得吉利德(Gilead)以210億美元納入旗下子公司。至於Seagen自2017年成立以來,就與武田(Takeda)、安斯泰來(Astellas)等藥廠合作,陸續推動4款ADC藥物獲准上市。永昕開發協理周維宜認為,此次Seagen被輝瑞高價「娶」進門,對輝瑞接下來稱霸與擴大癌症藥物市場版圖,絕對有幫助。
談起ADC的設計,嘉正生技執行長莊士賢形容這技術如「積木組合」,是透過抗體(antibody)、毒殺藥物(payload)、連接子(linker)進行接合(conjugation),他興奮說道,這4種元素,只要任一是新創,就可形成一種新藥,是ADC藥物開發速度加快主因。
浩鼎得授權 另闢蹊徑
業界人士觀察,台廠資源不若國際大廠,只能透過異業授權或結盟組隊,從新藥及CDMO二大賽道分別切入,力圖卡位成功。
根據了解,浩鼎應是國內ADC新藥開發進度最快,研發長暨執行副總賴明添告訴本刊,早在2017年,公司就與國際同步,以自家醣抗原Globo-H為標的打造「OBI-999」,並向過去素有業務往來的英商Abzena,取得連接子技術,目前已邁入二期臨床試驗,對象包括直腸癌、胰臟癌等患者。
除自行開發,浩鼎也體認到ADC的組合設計,不一定得從前期著手,於是去年也向中國博奧信生物(Biosion)取得Trop-2單株抗體授權,以「992」型號開發旗下第二款ADC產品。
其實,市面上已有以Trop-2為標的之ADC藥物,Immunomedics的乳癌藥物Trodelvy就是其中之一,眼看大廠先馳得點,賴明添強調,他率領團隊制定的研發策略第一要件就是「不能依樣畫葫蘆」,為了優化,公司找到細胞排斥度更低的小分子藥物來搭配,「992」預計最快今年底申請人體臨床試驗。
永昕推平台 共同研發
此外,ADC藥因施打劑量不需太大,高度客製化,看在擁有產品開發能力的CDMO業者眼裡,更是一塊業務開發的寶地;因此,永昕在二年多前就領先同業,建立ADC實驗室,去年更宣布與建誼組隊布建供應鏈。
永昕董事長陳佩君說明,這樁合作,永昕負責製程開發(抗體);建誼負責小分子跟連接子製造,永昕近期也獨家推出「ADC藥物可行性測試平台」,讓原本單純走抗體或小分子藥物的客戶,也能朝ADC方向發展,今年可望有早期研發投入營收進帳。
此外,生技中心育成的新創公司嘉正生技,獲得原料大廠旭富青睞入股後,未來將針對胰臟癌、胃癌、前列腺癌的ADC藥物展開研發;其中,前列腺癌已與上毅生技合作,預計明年第一季申請人體臨床試驗。
市調機構指出,全球ADC藥物潛在規模到2028年上看400億美元,目前在臨床前期的開發藥物超過500種,百家爭鳴。專家提醒,組合式的ADC新藥,連接子的接合能力,將牽涉藥物穩定與否,未來業者要勝出,比的不只是技術,還有速度與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