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女配角的藝人朱芯儀,2021年底宣布罹患乳癌,在與病魔搏鬥一年多後,在今年生日當天,透過社群宣布完成數次手術及18次化療;只是,整個療程頭髮掉光,口鼻腔黏膜破洞,甚至出現排便不順,指甲脆化一勾到毛衣就痛,副作用令人不捨。
癌症治療一定如此不舒服嗎?生技界人士透露,目前乳癌除了化療與手術,台灣健保也引進近年十分火紅的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新藥,讓治療多次仍轉移或復發的患者使用,這種藥物就像裝了導航系統的子彈,能精準殺死癌細胞,且能大幅降低副作用,被喻為標靶治療新利器。
「以前的標靶治療,最大的問題是抗藥性。」生技中心(DCB)製藥所所長蔡士昌以乳癌為例、深入地向本刊分析,轉移性乳癌患者一旦化療無效,Her2蛋白表現高者,健保可給付抗體藥,如羅氏(Roche)的賀癌平(Herceptin),遺憾的是,這款藥物還是有復發風險。
為了優化療效,2013年,羅氏將賀癌平和一個新化療藥物(DM1),利用ADC技術開發出賀癌寧(Kadcyla)。蔡士昌對此指出,賀癌寧雖然同樣採用賀癌平的抗體,卻因為接上可毒殺癌細胞的小分子藥,患者復發率明顯降低,上市不久就熱賣,2017年還成為重磅暢銷藥物(Blockbuster)。。
雖然都號稱是標靶藥物,但為何ADC技術如此神奇?CDMO廠商永昕生醫董事長陳佩君生動地形容,化療藥就像一顆手榴彈,威力強,但寧可錯殺也不願錯放,造成正常細胞與癌細胞通殺,因此才會出現掉髮、免疫系統下降等副作用;後來多數的標靶藥物,則以大分子的抗體藥為主,用量大,雖如同千軍萬馬,但每位士兵身上卻只帶一把刀,作戰力不強,盡管最終跑向目的地,卻因易有抗藥性造成復發無功而返。
「近期永昕的業務會議,客戶大感興趣的選題大概就是ADC。」緊接著,陳佩君讚嘆地說,ADC最大的創新就是把抗體藥與小分子藥進行接合,讓藥物兼顧精準與殺傷力。
陳佩君也提到,與傳統標靶藥相比,ADC臨床起始用量可以更低,後續維持治療施打的劑量也比較少,因此直言,即使ADC單價較高,但用量少、副作用少、施打周期長,對患者來說,不但獲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可以提升醫療與生活品質,這將是一大福音。
小辭典 – ADC(抗體藥物複合體)
ADC,是目前各國癌症新藥研發重點,主要是由抗體(antibody)、毒殺藥物(payload),連接子(linker)組成的接合平台(conjugation)。
這種設計如同裝上導航系統的拖曳飛彈,透過具專一辨識(標靶)作用的抗體當載體,接上可毒殺癌細胞的小分子藥來精準殺死癌細胞,只要夠穩定、不脫靶,因毒殺藥物殺傷力強,不用太多劑量,可大幅減少治療副作用,被產業醫界視為有效對付癌症的「魔法子彈」(magic bul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