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台中港101號西碼頭不遠,一座占地20公頃、高達15層樓高的挑高廠房,隔著環港路與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相望。
記者進入廠區,除了看到許多忙碌的工人,一台台大型模具、車床等加工設備機台立刻攝住目光。原來,這裡是本土金屬加工大廠永冠能源集團,為響應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一手打造的本土輪轂、機艙底座等鑄造基地,投資金額近60億元。
「為因應風機朝大尺寸發展,新廠除了挑高,我們還在地底下挖出像游泳池這麼大的基樁,這些大型設備得具備九百噸以上的承重力,看不見的(地下)才是最貴的投資!」帶本刊參觀的永冠策略長李奕蒼,回憶建廠過程時說道。「多數人認為鑄造是傳統行業,但在風電絕不能這樣看,論投資金額,我們可是台中港風電專區前三名。」李奕蒼語帶微詞地告訴本刊並強調,鑄造看似僅將金屬熔化後倒入模具,經冷卻加工處理做成鑄件;然而,一座風機要求至少10年內不能生鏽,噴塗不是大家想像中噴一噴漆就好,有多種工序要求。
本刊調查,台灣近年來憑藉優異的風場條件,又遇上美中對抗,再加上政府力推國產化,歐美風機業者展開台灣布局,正替鑄件老台廠注入新生機。
「風電起步早的歐洲,風機鑄造業相當成熟,但當地廠房老舊,大多使用高碳排的碳化爐,不符環保。反觀亞洲尤其中國,因政策積極推動風機國產化並要求大幅投資,過去10多年吸引歐美風機業者上門尋求合作,而且使用的是較環保的電爐,逐漸成為市場新勢力。」金屬中心金機組專案經理呂金原,向本刊分析全球風電鑄件生態時說。
他也向本刊補充,風機鑄件包括輪轂、機艙底座、軸承座、齒輪箱(箱體、扭力臂、行星架),是運轉過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缺少或損壞任何一個,風機就轉不動。所謂輪轂,呂金原生動地形容,它像飛機前面的頭,用來插上三支風機葉片,風一吹,輪轂扮演受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