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05:28 臺北時間

【竹科媽媽心內話4】無塵室裡憋尿憋出腎臟炎 女工程師曾多次流產:「辭職是因為我生不出小孩」

mm-logo
人物
小茹從職業婦女轉型為全職媽媽,如今常帶女兒參加美術或科學課程。
小茹從職業婦女轉型為全職媽媽,如今常帶女兒參加美術或科學課程。
小茹(化名,年齡不透露)也曾是竹科勞動力裡的中流砥柱,任職科技業逾十年,在新竹多次跳槽,從工程師升上主管職。當媽媽之前,她離開科技業—不,更精確來說,離開科技業,她才有機會成為媽媽。「當年選擇辭職,是因為我生不出小孩。我習慣性流產好幾次。」
小茹與我約在女兒幼兒園附近,她妝感輕薄精緻,穿著時髦,很難想像,成為母親之前,她每日素顏上班,天天包在無塵衣裡十幾個小時,只露出一雙眼睛。
「以前我一天只吃一餐。無塵衣穿上去後,你不會想一直穿脫它,太麻煩了。無塵室裡的人都耐餓,也都很會憋尿。」她曾任職某外商設備廠,是台積電供應商之一。長年與機台為伍,她爆肝,也爆腎;長期憋尿直到腰痛、高燒不退,就醫才發現腎臟發炎。她曾獲頒公司年度最佳員工,也曾獲頒台積電某年度「最佳供應商」獎項。有因此獲得豐厚獎酬嗎?「沒有,但你會得到一張護貝的A4獎狀。」
20250331pol001 (11)_2025-03-31.jpg
無塵衣穿脫難,小茹說,長期待在無塵室(圖)的工程師大多很耐餓,也習慣憋尿。(台積電提供)
小茹少數不憋尿時刻,是出國出差。她數度被派赴美國、中東、歐洲,帶回最新半導體設備資訊。某年以色列強攻加薩,為了當時最新機台,她在中東待滿一個月。即使曾赴戰地,她仍如此總結工程師人生:待在台灣的精神壓力,比在中東更大。

挨罵化做夢魘 險些崩潰自殘

初訪小茹,是某個週五午後。這曾是她最易焦慮的日子,「公司有個客戶,規定工程師不能連續在無塵室待超過16小時,否則門禁卡會被鎖住。有幾次操作機台,我待到15個半小時,出來晃半小時,上廁所,吃便利超商微波食品,再進無塵室。」她又說,該客戶常在週五下班前來電,令她把機台狀況調整到最佳,如此一來她整個週末泡湯,「客戶都是週一一早開會,他們曾跟我說:『不是我愛罵妳;我現在不罵妳,下週一開會,就是我被罵。』」
那些年,同事戲稱她和其他女工程師是坐檯小姐:坐在機台旁邊的小姐。某次農曆年,她回娘家、婆家,都抱著電腦;家族出遊賞花,她離不開電話,在一片似錦繁花裡,低頭猛抄無塵室裡的機台參數。但她並不自認特別悲慘,「我有個前同事因過勞而倒下,也有同業離職後心臟功能剩20%,過世時才40幾歲。」
「升主管後,我終於走出無塵室。我去開會,想打扮正式一些,穿了高跟鞋,結果被男性工程師上下打量。」小茹模仿起那些男人打量她的方式,眼球骨骨碌碌,瞬移好幾圈。她心中清楚,公司任用女性員工,除了業務能力,還有其他用意,「公司知道客戶一定會罵人。他們希望,客戶如果見到女性窗口,至少別罵得太難聽。」
只是升上主管職後,小茹更常挨客戶罵,夜裡多夢,且多是惡夢。懷孕,流產,又懷孕,又流產。她自知,和其他同業比起來,她的勞動條件已不算太差,「當主管後,我不用進無塵室、可以準時回家,但每天都要帶電腦回家工作。常剛到家門,客戶經理、副理就打來,亂罵一通。」「我的情緒常常很低落。工作到一半,我會想往公司頂樓走。有天我問老公:如果我現在自殘,會怎麼樣?」
竹科管理協會祕書長李道霖引用行政院統計指出,2016至2023年,新竹縣精神疾病門診數量增加63%、新竹市增加59%,增幅遠超過全國平均39%,「這個數字,很可怕。」
20250331pol001 (8)_2025-03-31.jpg
竹科管理協會祕書長李道霖曾任職台積電、聯電,長期觀察工程師與他們背後家庭,目前投入醫療與公益。(李道霖提供)
李道霖的妻子擁有交大碩士學歷,和小茹一樣,既是竹科工程師,也是竹科媽媽。1995年前後,晶圓雙雄競爭製程技術、搶客戶訂單最激烈的年代,李道霖的妻子產後在家帶孩子3年後,決定返回職場。
李道霖曾在聯電、台積電任職,他觀察,竹科員工長年要和公司同儕高度競爭,還要和全球頂尖的客戶做生意,「這很辛苦,你的能力、技術都要跟上全球頂尖公司,而且歐美和台灣有時差,若有緊急狀況,歐美客戶才不管你是不是在睡覺,會在台灣時間半夜找你。」「客戶逼你,你和同儕既競爭又合作,要一起回應客戶需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和(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並不會直接罵你,可是最後如果弄到你老闆那邊,通常就出大事了。」他並形容這種生態為「壓力供應鏈」,一環扣一環,同步影響17萬竹科工程師的家庭。
小茹不曾求助身心科與心理諮商,但回首往事,她覺察到當時應已罹患重度憂鬱症。身心俱疲、多次流產後,她毅然遞出辭呈。
告別科技業的小茹,人生拐了大彎,每月飛國外代購。她仍犯腰痛,但不再是因憋尿,而是貨品太重—為了扛貨,她曾腰部劇痛到如廁無法施力,收入幾乎腰斬,僅剩原本6成,但她說,身心情況復原了百分之百。疫情前夕,年近40歲的她又懷孕了。
小茹誕下女兒,繼續網路代購事業。她白天把女兒送托,傍晚接回。疫情造成代購業績下滑,她申請紓困,努力維持店務。某週五,她接到幼兒園電話,要緊急安排女兒轉學,理由是師源不足。「我和老公一天打20多通電話,可是竹北托嬰中心都是一懷孕就要登記的,沒人臨時要收我女兒。我父母、公婆都在外地、年紀都大了,不可能拜託他們。我只好暫停代購工作,全心育兒。」沒有退路,她成了全職媽媽。

復職深受歧視 被問生二胎嗎

女兒上幼幼班後,小茹評估一家三口開銷與女兒未來教育預算,覺得單靠老公一份工程師薪水,要在竹北長期生活,還是太辛苦。疫情後,她得知前公司開了幾個新職缺,有意爭取。然而公司讓她面試的職缺,卻不是管理職。
她接受了,表達有意爭取這個非管理職工作。「我跟長官說,我回來當工程師就好,不當主管比較能兼顧家庭。」
然而,想回任,還需與新主管面試。「面試完,我覺得很受挫。年過四十,我從沒想過,他們對媽媽身分的歧視,竟然這麼嚴重。」整整一小時,新主管絕口不提她曾替公司建功立業、不提她在半導體供應鏈業界的專業成績,也不提未來展望,話題只圍繞母職,「新主管一直問:『妳現在有小孩耶,可以配合加班嗎?』『妳有第二胎計畫嗎?』,又或是『妳那麼資深,去當工程師,以前的下屬變平級,能接受嗎?』我覺得,我被糟蹋了。」
「我決定不回去了。誰知道呢?如果當年留在那家公司,我也許早就憂鬱症自殺了。」幾經波折,小茹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繼續當全職主婦,兼職國外代購。老同事們一一升官,聚會時也總是邀她,工程師們仍尊敬喚她一聲姐。「我都跟他們說,別再這樣叫我,」她自嘲,「現在的我,只是個蹭酒喝的地方媽媽。」
  •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新時間|2025.04.17 10:1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